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险公司员工代车主签合同出事后“免责条款”被判“不免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3:22  扬子晚报

  司机开车撞上了栏杆,然后离开事故现场。保险公司依据免赔条款,拒绝赔偿车辆损失。车主无奈之下诉至无锡市滨湖区法院。审理过程中,车主提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投保人签名,是保险公司员工代签的,没有履行必要的免责条款说明义务,“免责条款”应该是无效的。日前,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车主的诉求,判令保险公司赔偿近5万元。保险公司因员工代签字儿吃了一个“哑巴亏”。

  去年10月7日,赵先生向朋友李先生借了一辆小轿车出行。深夜11点多,他在滨湖区山水东路由南往北行驶时,不慎撞上道路右侧栏杆,造成车辆损坏。事发后,交警迅速赶到现场勘察。奇怪的是,赵先生居然不见踪影。交警查询车牌后,调取档案与车主李先生取得联系,后来李先生向保险公司报案。

  两天后,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认定赵先生负事故全部责任,并注明事发后他离开事故现场。到年底,保险公司对车辆定损后向李先生发出拒赔通知,认为肇事司机事发后不在现场,根据保险条款的规定,对这起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应该拒赔。李先生则认为,朋友赵先生离开现场,是为了向路人借手机拨打求助电话,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赔情形。见保险公司不买账,李先生告到了滨湖区法院。

  经查,去年2月,李先生为小轿车投了机动车损失险,并投保“不计免赔”特约条款,期限自2009年2月10日至2010年2月9日。双方在条款第五条约定了保险公司的免责情形,其中一项是: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保险车辆或遗弃保险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

  同时,保险公司“投保人声明”一栏中写明,保险人已将投保险种对应的保险条款包括责任免除部分,向投保人作了明确说明,并有李先生的签名。因此,当时的开车人赵先生在事故后离开现场,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赔范围。

  不过,李先生否认该签名为自己所签,并指出,保险公司未就免责条款向他作出明确说明。保险公司向法院确认,保险合同上的签名的确不是李先生本人所签,而是由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代签的。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对免责条款的内容向李先生作明确说明,不作明确说明的不产生法律效力。本案中,李先生否认保险公司已就相关免责条款进行明确说明,保险公司也确认投保单上“投保人声明”一栏“李先生”签名是公司工作人员所签,故保险公司无法证明已经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相关免责条款对李先生不产生效力。

  法院还认为,事发后,赵先生虽离开事故现场,但并未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导致公安机关无法查证的情形,公安机关也未认定赵先生系交通肇事逃逸。综上,保险公司拒赔理由不成立。(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通讯员 马毅萍 徐贞

  本报记者 于英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