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拓展友城交流合作 成都成内陆开放高地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花落成都,这是两年一届的国际友城盛会首次移师中西部地区

  成都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授予的最高奖“中国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奖”

  9月8日-10日在上海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让成都收获了“三重大礼”:“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花落成都,这是两年一届的国际友城盛会首次移师中西部地区;继2005年获“中国国际友城工作贡献奖”后,成都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授予的最高奖“中国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奖”;我市首个国际友好城市——法国蒙彼利埃市获得大会首次设立的“对华友好交流合作奖”。地处内陆的成都为何在国际友好交流合作中取得如此佳绩?近三十年的友城交流史让成都形成了怎样的“友城观”?如何更好地利用友城资源为成都发展经济、扩大开放服务?

  数量积累

  29年缔结13个国际友城

  “如何开发并运用好现有及潜在的友城资源,已经成为成都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渠道之一。”昨日,刚从上海回来的市外办主任邱海明表示,成都与国际城市的交好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在这一年,成都先后与法国蒙彼利埃市和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成为成都收获的第一批国际友城。

  由于地处内陆,开放时间较晚,国际资源较少,所以这一阶段更看重友城数量的积累。随着友城数量的持续增多,成都的友城工作从广泛撒网转变为集中培养,尤其是与蒙彼利埃、卢布尔雅那、菲尼克斯、波恩、谢菲尔德等友城均拥有多个长期深度合作项目,受到全国友协的充分肯定。目前,成都已缔结了13个友好城市和26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明年是成都与蒙彼利埃和卢布尔雅那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三十周年,这也许可以视为对成都“友城史”的一次阶段性总结。邱海明希望利用这一契机,在成都召开一次国际友城大会,邀请成都的13个友好城市参与进来,如果成行,这将是成都所有友城的首次“大聚会”。

  质的飞跃

  与友城取得480余项合作项目

  从单纯追求友城数量的阶段,过渡到更加看重友城的地域布局合理性、优势产业的互补性、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广阔性等质量因素;从最初的官方交流扩大到民间交流,单边交流发展到多边交流;从单纯的经贸往来,扩展到科技、环保、教育、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成都拓展国际友城的历程和理念逐渐成熟并完善,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一座高地,先后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等中央媒体的关注。

  “目前,成都与友城之间已经取得了480余项重大交流合作成果,其中有20多项是长期合作项目。”这两个数字足以成为成都成效卓著的“友城史”的一个注脚。

  然而,获得最高荣誉的成都并不满足于此。邱海明坦言,成都在与友城的交往中依然存在偏重政府层面,民众和企业的参与度不够,友城的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合作项目侧重于文化、教育等软实力领域,经济、科技等硬实力领域相对薄弱等问题。“明年我们计划组织一些友城间的大型民众交流活动,同时继续鼓励并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此外,要继续夯实已有的基础较好的友城关系,建立多层次的交流网络,并努力拓展新的国际友城,尤其是要争取填补在阿拉伯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的友城空白,让友城资源更好地为成都发展经济、扩大开放服务。”本报记者 李晓帆

  声音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

  希望友城之间加强双边与多边交流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不断提升,城市间合作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如今,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已经从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在地方与城市联合组织中发挥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希望友好城市之间能够加强双边与多边交流,在城市环保、节能减排与开发利用新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交通、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建设、打造城市新品牌等议题上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为世界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链接

  成都缔结的13个友好城市

  法国蒙彼利埃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奥地利林茨市、日本甲府市、美国菲尼克斯市、加拿大温尼伯市、比利时马林市、意大利巴勒莫市、韩国金泉市、印度尼西亚棉兰市、瑞典达拉那省、德国波恩市、英国谢菲尔德市。

  延伸

  成都的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升至26个

  本报讯 (记者 李晓帆) 昨日,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萨波潘市议会代表团结束了为期4天的访蓉行程。他们此行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和成都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鼓励两市商会、社团、企业和人才交流。据介绍,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被称之为“准友城”,在条件成熟后可以升格为友好城市。随着与萨波潘市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成都的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上升至26个。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