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努力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6:42  深圳特区报

  

努力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9月10日,市政协举行学习传达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座谈会。

  编者按

  9月10日,市政协举行学习传达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座谈会。市政协领导及部分老领导,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部分在深工作和生活的全国、省政协委员,以及市政协委员齐聚一堂,畅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认识和体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彰显特区品格,努力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现摘录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正明:

  关注老年人工程

  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有幸参加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感高兴!”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正明在代表市政协老领导发言时,回忆起自己和老同志们一起参加庆祝大会时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动。

  王正明说,我们很多老同志都亲身经历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特区建设奋力拼搏,贡献了力量,付出了心血,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岁月。回顾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辉煌成就,展望深圳经济特区今后发展的灿烂前景,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站在新的起点上,王正明为市政协更好履行职能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市政协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的讲话精神,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开展专题议政,对今后深圳经济特区如何办得更好建言献策,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参与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今后30年发展规划。

  二是建议市政协关注老年人工程问题。中国不少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工程问题日益提到议事日程。我们一方面要关心老年人的健康,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幸福,而且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关注老年人的老有所为——随着医疗保健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寿命延长,在老人自愿的条件下,其经验、知识、技能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可以继续服务于社会,这不仅对社会有利,对老年人健康也有益。建议市政协对老年人问题给予关注,使老年人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市政协常委林立方:

  加快建设法治

  政府契约社会

  “我是一个‘老深圳’了!”市政协常委、香港华人汇利集团主席林立方在代表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发言时自豪地说。他在发言之前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小红本”,那是1980年深圳有关部门发给他的驾驶证,而在此前一年,他已在深圳投资。

  “老深圳”林立方在深圳工作生活的31年间,有15年时间先后担任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务,积极为这座城市建言献策。林立方说,归结自己这15年的参政议政,提的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契约社会。

  林立方留意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此前不久,市委书记王荣在与全国20多家地方党报社长总编辑采访团座谈时表示,“建设公民社会,深圳应该走在全国前列。”这让他非常欣喜。

  林立方说,法治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而契约社会正是我们建设公民社会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体现自由平等法治。林立方说,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委员,他愿望将香港多年来在建设法治政府和契约社会的经验带给大家,在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张效民:

  积极发挥作用

  推动科学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张效民代表各民主党派发言时表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论述深刻,是新时期新阶段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我市各民主党派将按照总书记对特区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深圳新一轮发展做出新贡献。

  张效民说,进一步加强党派的自身建设,建设与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参政党地方组织是我们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第一,要带领全体参政党成员继续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第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党派成员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从各党派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学习和深入调查研究,在加快深圳的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政议政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努力使党派在履行职能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张效民提出,作为民主党派,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市政协委员靳海涛:

  发展创业投资

  扶持新兴产业

  深圳要赢得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创新投资。市政协委员、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在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发言时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靳海涛说,深圳是全国最早从事创投的城市,深圳创新投是1999年成立的,从过去5个亿的政府投入,现在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200个亿,是政府当时出资的40倍,累计投的300个项目中,有65个项目在全球16个资本市场上市,创造了全国创业投资的奇迹。

  靳海涛认为,深圳未来30年要实现新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应该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给创投更好优惠的政策。而创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要重点投资中小企业、创新类企业。

  二是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三是主要投资转型升级的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升级提供支持。

  四是投资高科技制造业,以及有资本运作和资本前途的企业。

  五是要自我积累和烧钱相结合,大胆投资新兴产业领域,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余卫业:

  引才政策要向

  卫生事业倾斜

  市政协委员、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余卫业在代表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发言中表示,深圳30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应该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民生领域,将改革发展惠及市民。

  余卫业说,今年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目前市政协正在开展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作为一名医卫界的委员,他特别关注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市的卫生事业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原特区内外公共卫生服务严重不平衡,需要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推进特区一体化加快进行。二是卫生事业的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深圳人才的竞争力、吸引力、创新力与创建特区初期的“孔雀东南飞”现象相比有所弱化,优秀医疗人才资源缺乏。而我们引进和留住卫生人才政策不宽松,公立医疗机制编制严重不足。希望有关部门在引进人才方面要向卫生事业倾斜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让更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服务。

  余卫业表示,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当前的民生热点问题,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市民和社会的重视。近些年来,我国在转基因食品的立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在这方面深圳可以先行先试,利用特区立法权,对转基因食品的立法管理进行细化和完善,为全国提供参考。

  市政协委员张俞强:

  “十二五”规划

  从四方面入手

  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俞强在代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时建议,我市制定“十二五”规划应从“补短板”、“打基础”、“增实力”、“强体魄”四方面入手。

  一是补短板——在过去的30年里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人文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规划的制定,应正视短板,并以此作为出发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真转真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是打基础——随着特区扩容,原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为我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原关外基础建设薄弱,关内关外“两重天”的格局还尚未打破,规划的制定应重点向原关外倾斜,大力推进宝安龙岗两区规划、交通、医疗、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应加大对两区城市管理资源,包括行政和社会管理资源的配置。

  三是增实力——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增强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竞争力,在规划的制定中,要以增强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特别是要加大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体系的投入和创新力度。制定自主研发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公共研发支撑平台的建设。

  四是强体魄——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就要着力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打造城市品牌、扩大国际影响上下功夫。规划的制定,要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落脚点,市政协应充分发挥包括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在内的文化优势,积极促进各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不断孕育城市人文精神为着力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万捷:

  弘扬深圳精神

  永远充满激情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1985年从北京来到深圳,一干就是25年,“我从一个来深建设者,到一个特区创业者,再到一名政协委员,每一个角色的变化,都要感谢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建立。”

  万捷说,深圳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设起来的,到今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行业都有非常优秀的企业。企业家们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

  今天,当特区原来的特殊政策变成普惠政策,深圳下一步如何发展?万捷认为,有三方面需要坚持。一是永远充满激情。30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怀着激情和梦想来到深圳,创造了敢闯敢试、艰苦奋斗,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等等内涵丰富的深圳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仍然要保持这种激情。二是锐意创新。我们的改革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改善”,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三是贵在坚持,要将几代人取得的好经验,创造的“深圳精神”继续弘扬。

  今年我们选出了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万捷认为,对特区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进行全面梳理,对于我们重温峥嵘岁月,弘扬特区精神有重要意义。他更建议对特区杰出人物的盘点应该“更频繁”,今后可以每五年评选出一批对特区有突出贡献的各个领域的人物,弘扬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这不仅是对我们这座城市每一个时期历史的记录,更是对这段时期深圳精神的沉淀。

  市政协委员何唯平:

  深圳可建全国

  蓝领创新中心

  市政协委员、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唯平在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发言时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观点:深圳可建设全国蓝领创新中心。

  何唯平说,深圳要建设创新型城市,既需要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人才,同时也需要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务工者非常多,许多人都在制造业的第一线工作。深圳应该尝试建设全国的蓝领创新中心,给蓝领提供培训提升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其实,西门子公司早在30年前就建立了蓝领创新中心,他们的许多蓝领都是知识型、创新型的工人,工资比白领要高许多倍。深圳建设蓝领创新中心,不仅有利于改善我们的人才结构,提高整体人口素质,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何唯平的另一个建议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深圳是一个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交通拥堵成为许多人的烦恼。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超级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使得整个城市的交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他表示,要实现上述构想,还需要政府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

  市政协常委郑卫宁:

  发展社会组织

  推进社会创新

  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残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卫宁当选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昨天在代表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发言与大家分享这段经历时,他激动不已。

  郑卫宁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特区提出了“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的管理创新”的要求。郑卫宁说,特区是靠改革创新起家的。在前30年,我们的改革创新主要在经济领域,今后还要将更大的精力投向社会领域,加大社会创新力度,以解决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

  郑卫宁说,社会创新,就是以新的物质技术和社会技术,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生活需要,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新的过程,就是政府以及企业通过对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的设计和开发,应对城市扩大、交通堵塞、弱势群体权益、人口老龄化、失业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郑卫宁认为,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推进社会创新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深圳的社会组织发展十分迅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下一步,深圳还应该继续扩大在社会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更多公共服务交由社会承担,这样做既可以减轻政府自己的负担,还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总之,鼓励和引导社会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和完善社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福田区政协主席侯建潮:

  发挥桥梁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

  福田区政协主席侯建潮在代表各区政协主席发言时表示,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协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侯建潮说,30年来,深圳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政协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的期望,在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建设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闯敢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当前深圳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的历史时期,市政协更应该发挥党委政府与企业、市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倾听群众呼声,运用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反映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供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时参考。比如,福田区在街道设立的政协委员联络站就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意愿、利益和诉求,增加和谐因素的新举措。另一方面,要把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关注民生,围绕教育、医疗、治安、环保等问题建真言,献良策。

  本版文图: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