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6:42  深圳特区报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我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

  改革应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经济特区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央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这为深圳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深圳应该在四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首先是继续坚持经济市场化改革,实现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市场追求效率,政府保证公平。如何进一步培植和维护市场,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是深圳下一阶段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和重点。特别是文化产业和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放,开放民间资本进入。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键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真正做到社会公平公正,就必须有现代化民主政治来保障,必须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使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方面真正负起主要责任。加强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建立起全力的制衡机制。

  再次是深圳要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建立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作为基础。

  最后,深圳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使经济活动有更大的方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查振祥: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都提出深圳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深圳提出以更大力度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牢基础,以更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深圳目前正在寻找一条新的产业增值之路,从1992年到200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年均43%的增长速度,但2004年以后,这个增长速度下降,这不是偶然,反映了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将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必须要发展对土地空间要求较小,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战略选择。将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研究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大幅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方向。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兴起,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将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动机”。

  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科技、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市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

  大胆探索分“蛋糕”新方法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科学阐明了促进社会建设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为经济特区的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未来工作的重点。

  经济建设就是把“蛋糕”做大,社会建设是把“蛋糕”分好,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经过30年的经济建设,深圳GDP比1979年增长了979倍,人均GDP达1.36万美元,达到国际公认中等发达水平,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未来30年,深圳既要继续探索做大“蛋糕”的新经验新模式,更要大胆探索分好“蛋糕”的新方法新做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全国率先探索一条和谐社会建设之路。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努力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深圳要向过去抓住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住社会体制改革,力争在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完善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财力保障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编制和发布社会建设季度和年度分析报告,从体制上消除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建设之路。经过30年的市场取向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基本确立,效率问题基本解决,而公平、民主、和谐问题还要依靠法治政府和公民社会。深圳必须探索建立企业与职工、市民与劳务工、干部与群众、特区内外利益共享机制等。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战略中心主任冯苏宝: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要求深圳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对于深圳的未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由于历史原因,深圳在发展方式上主要采取了外向型经济模式,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深圳上了重要的一课,断开了主要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强大惯性,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未来,深圳的发展之路必须有一个新的战略选择,那就是由既有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开放型经济模式转型。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这两种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它们的差异甚大,总体来说,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种逻辑结果。如果形象比喻,开放型经济类似于世界上的自由港制度,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导向,与国际经贸规则全面接轨,在制度安排上实现“四大自由”,包括贸易自由,即解除贸易管制;金融自由,即外汇自由兑换,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和转移;投资自由,即自由投资、经营;运输自由,即物流国际一体化。

  对于深圳这样一个靠开放发展起来的城市,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解决它所有的发展问题。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率先探索开放型经济这种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是经济特区的重要使命,因为开放是经济特区的最大优势,经济特区在未来发展中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来统领发展全局,才能真正体现特区之特,只有在更大的范围调配资源,才能全面解决承载力问题,只有采取更开放的姿态,进行更全面的开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曹天禄:

  继续当好推进改革排头兵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今后30年深圳发展指明了方向,使特区人心定神聚。

  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以来,就陷于各种争论的漩涡之中,包括性质之争和政策之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特区的地位和政策优势逐步被弱化,于是又有了“特区内地化,内地特区化”和“特区不特”之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成绩、政策和性质三个层面对三十而立的经济特区加以肯定。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还表明,深圳将继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讲话提出深圳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须全面推进经济特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强调深圳要成为全国发展的带头示范城市,鼓励深圳特区“先行先试”,再次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充当全国全面推进改革的冲锋、试验、排头兵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还强调,深圳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率先建立和谐社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如果说,前30年深圳主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那么今后30年,深圳就要解决“民治”问题,这样深圳才会和谐。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 周元春 罗雪燕 整理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可 摄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