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读懂学生 引导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7:2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李爱铭

  今年的教师节,很多人会在心底感念,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谁?

  不少上海交大附中毕业生的回答,是谭裘麟老师。这位在交大附中任教32年的老师,教过从“60后”到“90后”的学生,受到代代学生的追捧;拥有过从班主任到教务主任所有的“主任”头衔,却不图名利,至今仍坚守三尺讲台。30多年来,他一直默默用心读懂学生:以宽容之心,赢得不同年代学生的尊重;用平等之心,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敬业之心,引导学生踏实做人。谭老师,以赤子般的真情,诠释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宽容跨越“代沟”

  蓝白条子的T恤,黑西裤,大头皮鞋。上午11点,宽额头而瘦小的谭老师上完4节政治课,回到办公室时,裤子两侧口袋处沾满了粉笔灰。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坐下来,脸上仍带着些许兴奋,看不出任何倦意。“我还有两年退休。从1978年来到交大附中,从来没离开过讲台。”58岁的谭老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有活力。谭老师笑着说,秘诀是“总跟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在一起,心态永葆年轻”。

  从教30多年,谭老师的学生从“60后”到现在的“90后”,不少学生都愿意跟谭老师交心。小许同学说,不少人对“谭氏家访”记忆深刻。早些年交通不便利,谭老师去郊区家访,时常自带干粮,一去就是一天。“坐下来拉家常,家庭情况、学习基础,行为习惯等摸得一清二楚。等开学了,班上同学的名字都能叫得出。”谭老师还发现,不少父母只关注成绩,于是他家访时就会花时间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和理念,帮助改善亲子关系。因此,很多孩子感觉谭老师比父母更理解自己,愿意听他的话。

  每一代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社会背景的烙印。“60后”、“70后”尊重老师,相对好教些,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自我,“我这种老派的老师,与他们难免有代沟。”一次期末考试,班上一名同学化学成绩反常,没想到谭老师上门了解情况时,这个学生一直闭门不出。谭老师十分尴尬,和家长聊了会,直至离开,学生才勉强出来冷淡地说了句再见。前不久,一名学生到教务处申请免修部分学科,按程序要审核他的基本资料。结果这位同学一抬下巴说“这都是我的隐私,恕不奉告”,把谭老师气得当场愣住。

  对特立独行的“90后”学生,谭老师保持了更多的宽容。“简单地批评指责,只会适得其反;老师要琢磨,怎样找准突破点,和他们交心。”对那位号称“隐私权”的学生,谭老师既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搬出条文规定,而只是反问:“你说这是隐私,这是你的自由。但你来教务处做什么呢?是为了让老师配合你,帮你签字、办手续。没有资料,我怎么帮你?”学生思前想后,表示愿意配合时,谭老师趁热打铁说:“如果换个场景,你今天是去应聘,你会说这些资料是隐私吗?如果你是这种态度,单位会录取你吗?”学生终于红了脸认了错。“换位思考,从他最关心的地方引入,教育才会有效。”

  管的最高境界是“不管”

  因为善管学生,在30多年的教学中,谭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最乱的班级交给他,一个学期后就变得井井有条;最重要的创新班交给他,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三好班级,毕业前还有7名学生入党,创了纪录。“管学生,最高境界是不管”,交大附中副校长王铁桦这样总结谭老师的治班之道。

  “管束太多,学生被动,老师操心。而如果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向善心,班级就能良性自转。”谭老师说,他做班主任,主要精力用来“引导舆论”。他一直举一个例子:去江湾镇电影院看电影,嗑瓜子的声音往往盖过音响声;但去大光明影院,就是买了瓜子,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环境不同,表现不同。”班级风气好,学生自律,就可以放手。

  交大附中曾有一届“交大预科班”,班长负责登记出勤情况。一次,班上2名同学出操迟到。如实记录,势必影响班级荣誉;徇私不记,则有违纪律。两难中,班长最后选择了如实记录,但他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有同学迟到,影响班级分数,希望这种为难我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全班同学还就此展开过热烈讨论,统一认识。不少老师说,谭老师带班,高一严管,高二高三不管,牛!

  自我管理的学生感觉被尊重,他们与谭老师,也常亲密如一家人。至今,不少毕业生找到工作不忘向他汇报,结婚请吃喜酒,做了妈妈也在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知。多年过去,彼此天各一方,谭老师仍然是他们的贴心人。

  育人,为师身正是范

  学生们喜欢谭老师,为他所折服,还因为他纯净的人格魅力。

  谭老师做过学校里所有的“主任”职务:班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退休前还站好最后一班岗,上任教务主任。但论名,虽带教过无数市级优秀班级、获得过两届上海市园丁奖,立德树人,足够特级教师资格,但他既无兴趣,也不花心思去写申报材料,因而一直搁置。论利,周末和寒暑假总是义务加班,分文不取。而且,无论行政事务多繁忙,谭老师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去年任教5个高三班级的政治课,今年带3个班,每周十几节课。

  谭老师的老伴曾向他嘀咕:这么拼命,傻不傻?但学生们,就喜欢谭老师这股“傻”劲。开学了,不少学生到处打听,政治课是不是谭老师教,听到是谭老师任教,就非常“庆幸”。前几天,高三(4)班新学期第一堂政治课,谭老师站上讲台,还没开口,班长就把一张贺卡送上来,全体同学起立:“谭老师教师节快乐!”谭老师笑得像个孩子:“你们都认识我,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

  政治是什么?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哲学、是意识形态等。但谭老师的第一堂课,却讲“舟曲泥石流”,再引申到环境保护,学生听得很带劲。谭老师并不刻意强调知识点,而是着重教学生观察社会的方法。有时,谭老师干脆“让贤”,请学生上台讲,“这个内容学生比我更懂,教学相长么。”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而育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人格影响力。”不少学生深得他踏实勤恳、默默奉献的真传,选择了理工等基础专业,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很多已经成为骨干。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