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家情怀与教师节“拒礼”

  据报道,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昨天,记者连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人士,对方告诉记者,此次上海市七宝中学等十所知名中小学的联名倡议书,是学校之间自发组织的,“后来上报后受到我们的重视,这才挂在教育部网站上”。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挂出不收礼的倡议书。

  教育部和很多学校的“禁止收礼”的倡议我是理解的,但对于教师拒礼,仅凭教育行政部门的倡议能起多大作用呢?我看难说,因为大多数礼都不是在学校送的,学校根本无从得知教师本人是否收受了学生的贵重礼品。我以为,大力倡导“教育家教学”才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家教学”是个仿词,源于温总理谈到的 “教育家办学”。也就是说,在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应该让教师多一些教育家情怀:不将功名利禄当做教育发展的惟一发展目标,不将市侩庸俗标准当做职业发展的判定标准,不将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当做教育者的职业形象。教育者本人具有凛然不为物欲所动的高尚气节,具有摆脱物欲、信仰规律、热爱学生的人本意识。在教育行为面前,只有学生,没有门第之分;只有客观判定,拒绝因 “财”施教;只有实事求是,拒绝唯利是图,让教育行为堂堂正正,让教育结果问心无愧,让教育规律得到尽情张扬。具有了教育家情怀,教师就能出入各种名利场而不为所动,收受学生礼品就会成为 “令人心灵不安的行为”。

  可现在, “教育家情怀”仅仅是对办学者的要求,对教师却没有这样的详细界定和落实。如此一来,就算是办学者具有教育家情怀,如果没有 “教师教育家”来积极落实, “教育家办学”如何能得到落实呢?

  应该承认绝大多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可仍然有极个别教师的教育行为陷入了 “商人思维”中,任由童心和师尊在铜臭中哭泣。他们陷入了 “功利崇拜”中,将分数当做教育的惟一目标,任由学生人格、精神和心理发展跌入低谷而不闻不问;陷入了庸俗化思维中,用社会上的那一套交际原则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乌烟瘴气的人际关系中迎来送往,不近诗书。久而久之,当更多教师成为了物欲的奴隶、功利的伙伴,洁净的教育环境就会逐渐消失,最终 “教师节成了送礼节”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笔者绝非让教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就目前的教师待遇而言,虽然达不到富裕水平,维持一定的生活和经济尊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应该多一些回报意识,多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为更多 “教师教育家”的诞生而推波助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