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点]专家指出应从融资与政府补贴给新能源产业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09:4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王浩 实习记者梁超)以“融合、超越、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低碳经济高峰论坛即将开幕,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中美清洁能源论坛中方副主席徐昌东,作为主办方代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徐昌东认为,新能源浪潮是中国未来的发展的一次绝好契机,不要只盯着“产能是否过剩、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从国家层面给予金融和政策支持。下面请听记者报道:

  低碳、新能源,是现在全球范围内火热的话题。在徐昌东看来,既互联网时代之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对于能源的争夺和利用上。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把新能源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徐昌东认为,此次新能源浪潮,我国与西方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没有后发劣势。相比之前我国科技发展所经历的先模仿后超越的路线,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绝对不能再重复这一条老路。

  徐昌东:能源方面,我们必须要先超。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在战略层面,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让你去仿。15亿人要吃饭,什么方法。你必须要闯,走一条自己的路。这一步走好了,中国的经济就会在短短的十年二十年内起飞。

  当前,对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各地纷纷上马,似乎有产能过剩的苗头。但徐昌东认为,产能问题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

  徐昌东:在1995年的时候,都在说,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产能已经过剩。那个时候大家感觉到建那么多汽车厂可能吗?中国有那么多的能量吗?但是今天,事实证明我们的产能远远不够。汽车工业是战略上的突破。现在我们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上,能不能做一个决策,这个产能根本不够。到时候需要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新能源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壁垒很高。我国很多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中小企业,他们往往拥有的是技术等知识产权,但却普遍缺乏抵押资产。而目前,银行等主流融资渠道,却普遍采取抵押贷款模式,这直接导致了行业内90%以上的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题。

  对这种局面,徐昌东表示,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这也导致它很难融资,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由于我国四大银行的国有属性,这就可以使得国家在对新能源企业的放贷上,作出政策性的倾斜:

  徐昌东:中国的金融政策能不能改变,我们的银行能不能真正的做到风投。这个也是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真正的风投的话,如果把银行都变成当铺,我们对新的这些低碳产业如何支持?我们的四大银行还是在国家的有效地照顾之下。我们可以用我们中国的资源先走一步,西方它就很难。

  除了融资困难,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目前还缺乏统一标准。以电动车为例,各个试点城市的补贴标准都不一样,这也导致各生产企业在全国布局时,面临着不同的政策环境。对此,徐昌东建议,应该制定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的补贴计划。

  徐昌东:规范化、统一化、效率化是我们目前马上要解决的新能源方面的国家政策。我建议一定要有强大的政策支持。而且要能够统一起来这种补贴的,不能说这个补贴600,那个补贴6000。这就等于说有一匹马车,有六匹马拉着,每匹马都不在一个车轴上,这个力量就会受到抵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