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振宁“中国十年内出诺奖”靠谱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0:29  国际在线

  

杨振宁“中国十年内出诺奖”靠谱吗?

  杨振宁做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商报)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10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演讲,向大学生推荐书籍,传授学习方法,并预言,中国本土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新闻社9月10日)

  印象中,杨老先生关于诺奖的预言不是一回两回了。从2007年在美国硅谷抛出“中国20年内必出诺奖”的预言之后,老先生几乎每到一处,总忘不了推销自己的“20年论”。从国外到国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大学讲堂到研究讨论会场……总那么信心饱满,坚定不移,给人感觉似乎是中国拿下诺奖真的就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真的如此,那倒是甚好。但可惜老先生不是章鱼帝保罗,逞一时口头之快的打赌式言语并不能扭转乾坤。

  如今,预言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然过去,可“诺贝尔”还只是一个在子宫等待受精的卵子而已。时至今日,中国大学依然迷失彷徨。虽然在今年国际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上,北大清华都榜上有名前60,甚至超越台大,但是立足于论文发表与引用数量的排名只是一个乌有之乡。而中国大学生在国际上仍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代名词。“诺奖”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更加骨感,不知道老先生又是如何得出“20年已经太久,10年之内恰好”结论的?

  诺奖的产生并不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运动式跟风。产生“诺奖”的科学素养是一种平和的内在精神;产生“诺奖”的科学环境也是单纯的,而不是功利的。二战后的德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用科学元素振奋民族精神,近60年的时光,才营造了浓郁的科学氛围,培育了肥沃的学术土壤。对于中国来说,科学发展曾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恢复发展才30年而已,要走上健康道路更是一个长期性过程,不顾过程,强行上马的行为最终只能扭曲了科学的正常发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