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博会:变文化资源为“真金白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3:09  中国新闻网

  6年时间,交易额先后突破200亿元、400亿元、600亿元、800亿元,到2010年更是一举跨越1000亿元。8月初,在香港首次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说明会上,来自深圳的文博会成为最为夺目的亮点。

  经过连续6届的培育,文博会已悄然成长为中国文化领域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会聚深圳,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器。2010年年初,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会评审,深圳文博会成为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经典名片。

  在学者花建看来,文化强市需要一个醒目而有力的抓手,而文博会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为深圳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跳板。

  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开启大门

  敢于开风气之先的深圳人,总是能够以超前的眼光,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2004年,当深圳首次亮出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招牌时,文博会在全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立即招来了诸多质疑:文化也是产业?文化也能交易?文博会,能长久地办下去吗?

  但首届文博会精彩纷呈的展览及其带给人们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很快就打消了人们所有的疑虑。短短5天的深圳文博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企业参展,7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亮相,合同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达到356.9亿元,参观文博会各项展览和活动的总人数超过47.7万人次。

  从此,中国文化产业在文博会这个平台上甩开大步,走向世界。市场化的磨砺让文博会拥有了自己的造血机制,获得了旺盛的市场生命力,成长为如今的中国文化产业巨擘。在文化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经历了7年、6届的文博会已成长为全球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资金汇聚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面对世界,徐徐开启了自己的大门。

  在深圳文博会的示范效应下,国内很快掀起了一股文博会热。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筹备中的中国中部文博会……短短几年,一个个文博会,犹如雨后春笋,在祖国的东西南北相继诞生。

  创造“政府支持、企业办展”模式

  深圳市文博会公司总经理叶建强见证了文博会发展壮大的历程。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广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两家单位共同接受了承办文博会的历史性重任,对于这两家承办单位来说,举办如此大型的展会还是头一次,最大的难处是没有品牌。叶建强带队在北京、上海招商的时候,尽管费尽心思去解释、去宣传,往往还是会遭遇闭门羹。但是,坚持与执著令他们最终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了下去。

  市场化运作无疑是首届文博会最大的亮点。首届文博会从最初筹办起,就摒弃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提出“政府支持、企业办展”的模式,由承办单位负责将项目、活动、展会的各项工作细分,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市场机制承办。文博会的主办单位不具体办展,但在指导思想、文化安全、知识产权保护、配套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到第二届文博会时,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走上前台,成为按市场化运作的协调者与执行者,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展会新路。

  市场化运作,解决了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交易让参展企业尝到甜头,也成为文博会的吸引力所在,文博会变身为文交会。据介绍,文博会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办法,对各省(区、市)政府组团参展、港澳台地区参展、核心层项目参展等提出差别性定价方案,鼓励龙头企业、潜力产品进入文博会平台。而深圳市政府仅以1.5亿元的办会经费,撬动了6届文博会3445亿元的总成交额。

  “文化作为产业就离不开市场,只有民众的认同,才能为文化产业形成市场、提供市场,生产文化、消费文化。正是有了大家的认同,深圳文博会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如是说。

  搅动中国文化产业一池春水

  数据显示,在首届文博会举办的2004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4.8%,到2009年已经达6.5%,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举办文博会,深圳培育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巩固了已有的文化品牌,打造了新的文化产业拳头产品,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博会不仅改变了深圳的产业结构,而且大力拉动了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文博会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聚和涵养了文化势能,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事实上,从第一届文博会举办开始,文博会就不再是深圳一个城市的文博会,而是全国的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信息平台,而且也使资源、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要素,通过文博会得到整合。文博会,搅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池春水。

  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从深圳文博会走向中东、非洲;环幕立体电影系统销售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美建立了60多所环幕立体电影院……在文博会上,无数文化项目和求贤若渴的投资商上演着从“恋爱”、“牵手”到“联姻”的生动故事。文博会不仅实现了资本与文化项目的对接,而且通过一笔笔交易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造财富,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资本前来掘金文化产业。

  前不久,《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0~2020发展规划》发布。根据规划,到2020年第十六届文博会时,总成交额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以上,出口成交额占到总成交额的40%以上。不难预见,中国文化产业这桩好生意将在文博会上越做越大,文化深圳的品牌也将因文博会而更醒目、更精彩。

  在深圳,通过文博会这个强大引擎的带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对这座年轻城市的评判。

  本报记者 曾革楠 魏晓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