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在乐昌峡创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4:0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一定能在今年具备防洪功能!长期以来困扰粤北人民的武江洪涝灾害将得到根本解决。”9月9日,羊城晚报记者在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听到了建设者们这句充满信心的豪言壮语。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广东省最后一座高坝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被列入广东水利史上施工难度最大、征地移民遇到的矛盾和纠纷最多、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遇到的难题与挑战也是最多的一项工程。该工程于去年6月开工,同年9月15日大江截流,年底,大坝第一块混凝土浇筑。记者采访发现,规划坝顶高程为164.2米的大坝目前已建至126.5米高程,进入攻坚冲刺阶段。这种高速度是工程建设者们在党的领导下,以铸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和谐工程”,争创“鲁班奖”的建设总目标中实现的。无疑,它成为广东“创先争优”活动中又一个典型。

  舍小家,顾大家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吕英明担任乐昌峡工程总指挥,从2007年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筹备工作开始,吕英明便驻扎在乐昌,一驻便是四年,“由于工程建设工期紧,施工任务重,建设者们基本是长年扎身在这山沟里”,吕英明对记者说,管理处80多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从广州、韶关等各个单位抽调进来的,家都不在乐昌,为了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大伙自愿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放弃家庭生活,坚持“二周”轮休和节假日轮休制。

  采访结束回广州时,记者刚好与省水利厅抽调来乐昌峡工作的小李同车,他在乐昌工地也呆了一年了,他说,由于乐昌工地到广州单程要4个多小时,每次往返,在车上睡了一觉醒来离家还远着呢!平时家里有什么电器坏了、搬煤气瓶等家务事,都是家人在干,他一点都帮不上忙。整个回程中,记者没有听到他为此有一句抱怨。吕英明告诉记者,乐昌峡的条件虽然较艰苦,但却很能锻炼人,管理处目前有20多名党员,起着模范先锋作用,“火线”要求入党的人不少,党支部近期又收到了20多份入党申请书。

  广东水利建设的奇葩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多艰巨,看看它创下广东水利史上的“十个最”,便可以想象其难度,同时,也可以看出乐昌峡的建设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与时间、与洪水的赛跑!总指挥吕英明掰指数道:乐昌峡枢纽是广东省最后一座坝高最高的重力坝大型水利枢纽;前期专题研究项目最多(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等多达21项,涉及审批部门、协调单位20多个,批复文件90多个);前期设计研究工作开展时间最长也最充分,上世纪60年代已开始论证和研究;项目立项协调难度最大但立项速度最快;大坝施工工期最短,一个枯水期完成一个大型高重力坝施工,混凝土量约43万立方米;大坝开挖边坡最高;导流隧洞洞径最大……“在项目立项、建设管理和今后运行管理方面堪称广东水利建设上史无前例。”吕英明说,所以乐昌峡是广东水利建设的奇葩。

  吕英明提到乐昌峡枢纽建设遇到几方面突出的困难,“项目建设时间紧,施工条件恶劣,坝肩高边坡开挖难度大,工程建设期间防洪压力大,大坝施工温控难度大,工程技术复杂等。”吕英明说,施工现场地处粤北大瑶山片区,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窄,对外交通困难,使得大型交通设备无法直达施工现场,施工材料需要二次甚至三次转运,施工临时设施布设也非常困难,只能因地制宜,星罗棋布。吕英明形容道:“在大坝开挖高峰期,交通运输线路纵横交错,一度呈现三维立体交通景象。”

  化解难题与挑战

  乐昌峡枢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遇到的难题与挑战很多,乐昌峡地处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碾压混凝土大坝如何组织快速施工以及需要解决的温控防裂问题;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对砂的要求特别高,一般要求使用人工砂,这在广东省是第一次,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乐昌峡水库以小库容调节大洪量,需要研究解决突出的入库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问题……技术人员给记者罗列了一大堆乐昌峡工程遇到的问题。

  为此,总指挥部和管理处组织科研攻关,自去年以来已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了多个技术研究,如人工砂制砂技术,总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和组织类似工程调研,决定使用人工砂拌制碾压混凝土,并顺利解决碾压混凝土可碾性问题。此项技术也首开我省水利工程人工砂使用先河。记者了解到,乐昌峡工程已有8个科技攻关项目获得成功,不但解决了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为广东水利建设提供成功的先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