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学》在世博会孕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5:26  新民晚报

  邓伟志

  世博会已有159年的历史,不算短了。综合性、专题性,各种类型的世博会也不知办了多少次。实践出理论。如此丰富的办博实践完全有充足的条件形成世博学。问题在于是不是有这种用心和苦心。

  9月8日,上海市新学科研究会的一批有识之士在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举行研讨会。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建立“世博学”的建议。已经没日没夜在世博会场地上工作了九个多月的新学科研究会会长陈燮君研究员,在听到建议后发出会心一笑。原来他已经动笔写《世博学》了。会长与会员想到了一块。

  世博会里有世博文化,世博会里有世博科技,世博会里有世博规则,世博会里有世博伦理,世博会里有世博外交,世博会里还有世博美学、世博经济学、世博社会学,不用说,还有世博史学。一句话,世博会里大有学问。

  这门早已“瓜熟”的学问为什么会在中国“落蒂”?是发人深思的。这说明具有五六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是重视理论、长于思维的。实践过了的,未必有深刻认识,更不一定会上升为理论。理论是揭示规律的。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善于经过感性而达于理性的民族,才是崇高的民族。

  上海学者之所以敢于把各国办世博、观世博的实践上升为理论,还因为他们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别国没有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闯呢?在“唯洋大人之‘言’是从”的不良风气袭来的时候,曾经编写过《新学科辞海》的新学科同仁又在新学科的辞海里游到了我们前面。

  世博会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换形式,可世博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可以相信,《世博学》的问世必将成为世博的支撑和引领,会帮助我们更自觉、更清醒地回顾世博百年史,会推动和指导后来的世博办得更精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