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删帖留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5:26  新民晚报

  秦武平

  曾轰动一时的广西来宾烟草局原局长“日记门”事件,最近又火了一把。原来这个“智慧与胆量兼具”的风流局长,当自身丑行被网络曝光时,妄想出钱删帖以便留“清名”保官帽。更让人瞠目的是,那15万元雇人删帖的遮丑费,居然也是临时开口向人索贿所得。好在这笔巨额删帖费没能帮助他摆平“日记门”——由于网络和社会舆论民意汹涌,“香艳日记”男主角最终没能用贿金删帖灭迹,无法一手掩住公众的眼睛。

  不过,烟草局长雇人删帖的丑闻被检方捅出后,至今还不能算画上个完满的句号。到底是哪些人员能够在网上“拿人钱财,与人消灾”?15万元删帖费到底去向如何?哪些网站被金钱“公关”后删帖?这些,都是公众希望了解的真相,但在诸多媒体新闻报道中却语焉不详,难道仍需要网民祭起“人肉搜索”的法宝?估计很多人都不想看到,开庭审理“香艳日记”局长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删帖公司的一则小广告,或让一些贪腐官员多一条扫除劣迹的旁门左道。毕竟,“香艳日记”局长太惹眼了已成网络红人,所以15万删帖费根本藏不住狐狸尾巴。而一些“低调”的贪官,完全可用删帖术保全自身,加大了反腐工作的难度。

  帖子曾经发过,删后不留痕迹,这类删帖公司的广告语并非事实。在一些专业机构看来,删帖必留痕,这是谁也无法遮盖的事实。“15万删帖费”之类的新闻,等于给公检法留下一个查案线索,删帖越多的单位或官员,就越有可能“有事”。对负责任的公权部门来说,与其大海捞针去寻找发帖人来个高难度的“跨省追捕”,不如多搜网络搞个删帖排行榜,多留意删帖中的主角们最害怕什么,说不定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反腐工作的“最短路径”。

  [本栏目内容上海电台在11时30分《990报刊文选》(中波990、调频93.4)播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