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撰文建议领导者转变“官念”少讲“官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7: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3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苏洁、孙桂华的署名文章称,领导者当持之以恒,自觉转变“官念”,多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少讲或不讲“官话”,多讲百姓爱听、听得懂的“群众语言”,共同营造一个“好听、好记、好用”的话语环境。

  文章指出,领导者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职务,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这些综合素质中,口才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卓越超群的口才是一个领导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本,也是领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领导者不但要使自己的语言避免“学生腔”,而且还要力求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语库,这就需要领导者不断学习,积累素材。否则,口才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章建议,领导者不仅需要学习掌握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还需要储备多种知识并灵活运用,比如古诗词、专业名词、新生词汇以及一些贴切的成语、典故、名人名言、小故事等。这样既能给听者一种历史的文化韵味,又可传达一种特殊的情结;既可以庄重严肃,也可以讽刺幽默;既能透出时代气息,又能增进言谈的融洽气氛,使语言表达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文章称,领导者说什么、怎么说,“口风”如何,直接反映其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不仅如此,由于领导者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语言具有权威性。一般而言,领导者的语言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下属和社会产生大的影响,也投影出领导者的立场、观点。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尽管这种不良的“口风”表现在少数领导者身上,但是其恶劣影响足以引起所有领导者镜鉴。

  因此,作为领导者出言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度,更不能信口开河地说一些“野话”、“怪话”。无论是面对下属、群众,抑或是媒体记者,开口之前,先行思索,这是领导者保持良好“口风”的一个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

  同时,领导者的言辞也应适应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不管是所选择的语言材料、言语内容、表达手段和话语结构安排,都应切合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切合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语言环境等语境要素,即不同场合、不同言辞。如果领导者一味地“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或者官腔官调、套话连篇,那么不仅言者无心,听者也觉得无益。

  文章最后建议,官员讲话应言达要点,繁简有节。其中,简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短”,而是内容上的高度凝练,是话少而内涵丰富,既要繁简有节,又要言达要点。因此,必须在认真思考、锤炼语言上下工夫,而不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要杜绝“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时间越讲越长,新意越讲越少,套话越讲越多,群众越听越跑”的现象。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