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离休检察长身后事为何感动网友

  “火化后第二天,他大女儿来到武义县检察院,说父亲生前交代,个人不能占公家便宜,如果有什么费用没有交的,要她来交;单位的冷饮费发到了9月,是否应该退还1个月?煤气票发的是全年的,剩下的4个月是否该按比例退还……”8月中旬以来,地处浙江省中部的武义县武川论坛上的一篇帖子迅速感动了网友。

  这篇题目为《高风亮节的离休干部薛兆祥,实在令人钦佩》的帖子,讲的是武义县检察院离休检察长薛兆祥老人的身后事。薛兆祥是武义县检察院重建后的第一任检察长,今年8月13日病逝,享年91岁。这篇帖子8月17日发布后,至今跟帖上千条,网友们纷纷对薛兆祥表达了崇敬之情。

  9月8日,武义县委书记江跃进到武义县检察院调研时说,他看到薛兆祥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武义县检察院能做到恢复建院至今32年无违法违纪,正是检察前辈们打下的基础,是他们留下的清正廉洁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起作用。他表示,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习薛兆祥同志的活动,弘扬“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精神。

  1、峥嵘岁月磨砺革命品性

  1920年,薛兆祥出生在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民之家。受家乡革命环境的熏陶,他21岁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2月,薛兆祥随军南下。解放后,他出任浙江省金华县牌塘区委书记,成了一名“南下干部”。此后几十年间,他先后在浙江的十多个地方工作过,武义是他最后的落脚地。1963年,他调任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安排到武义县棉纺厂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他再度出任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直至1981年离休。

  往事随着岁月流逝而湮没。薛兆祥早期的工作生活细节已难以考证,唯有一位叫做“农友”的网友在论坛上留下了这段评价:“薛兆祥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人民,工作认真负责,能坚持原则,不做违心事,不讲违心话,密切联系群众,1960年我在永康县农林局工作,他当时是局长,从来没有官架子,生活艰苦朴素,能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领导。”

  2、白手起家重建检察院

  1978年5月24日,武义县委决定,由薛兆祥、王秀龙、叶子贵负责武义县检察院的重建工作。同年11月5日,武义县检察院正式挂牌办公。

  受命于百废待兴之时,检察长一职丝毫没有给薛兆祥带来“当官”的好处,而是在将近退休之时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今年79岁的王秀龙(曾任武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回忆道:“当年检察院恢复重建,就老薛、我和叶子贵3个人,由于检察机关中断多年,一开始从公安局借了3间平房当办公用房,还借了3个档案柜,桌椅都是我们3人从原单位带过来的,这就是全部家当了。”3个人略作“分工”,薛兆祥负责向县委争取人、财、物,检察业务由王秀龙负责,叶子贵负责内勤、接访,还要采购木材置办办公用品。检察机关重建,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一时不知从何处入手,甚至连基本的法律文书、信笺、信封都没有。薛兆祥就派王秀龙去浙江省检察院取经,带回了一套资料当做样本。次年,经过薛兆祥的争取,几位干部从其他单位陆续充实到检察院。谈及对老领导、老同事的印象,王秀龙说:“老薛组织原则、党性很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是个坚持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的好领导。”

  3、严格执法不唯权只唯实

  检察机关重建后不久,《刑法》、《刑事诉讼法》相继颁布实施。薛兆祥时常教育干警要严格执法,正确处理罪与非罪的界限,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注意办案效果,保证办案质量。他常说:“检察机关有批准逮捕权,担子重了,更要慎重,既不能发生冤、假、错案,也不能放纵犯罪,要秉公执法。”当时,武义县发生了一起两兄弟伤害案。这起案件本身不大,但社会影响大、案情复杂,有关领导指示要严惩,一定要提起公诉。可是,根据行为人的作案动机、手段、时间、人物关系及伤害后果等综合分析,武义县检察院认为两兄弟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在向武义县委常委会汇报时,薛兆祥据理力争,认为两兄弟均不构成犯罪,不能提起公诉。

  还有一次,武义县委准备逮捕一名“文革”期间做过“造反派”小头目的副局长。武义县检察院审查认为,这名副局长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予以释放。薛兆祥说:“他是造反派,我在‘文革’期间也吃过他们的苦头。有人认为我可以趁机打击报复,对他批准逮捕,但是我不会滥用职权。相反,如果我的亲友犯罪,我也不会利用职权包庇。”

  4、借“大场面”给下属恢复名誉

  今年同样79岁的黄昌喜,也是武义县检察院的“元老”。他1956年调入武义县检察院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南湖种子场劳动。1979年,正在招兵买马的薛兆祥得知他曾在检察院工作后,就向有关部门要求,把黄昌喜“要”了过来。当时,黄昌喜还戴着“右派”的帽子。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武义县检察院报到,没想到一来就和薛兆祥一间办公室,而且薛兆祥鼓励他放手工作,一开始就让他办理疑难案件。

  当年11月,武义县法院公开审判14名罪犯。这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公开审判,薛兆祥让黄昌喜出庭支持公诉,县里很多干部参加了旁听。“老薛一半是为了工作,一半也是借这样的‘大场面’给我这个老‘右派’恢复名誉啊!”黄昌喜回忆说。后来,薛兆祥又为黄昌喜“力挺”了几回:晋升工资,批准入党,送省委党校学习。

  5、离休三十载仍心系检察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3年多,但现任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的孙伟庆对那一幕仍历历在目。

  那是2007年初,刚到武义县检察院工作不久的孙伟庆参加县里的一个会议。刚落座,时任武义县委书记的李一飞就对他说:“孙伟庆,你究竟用了什么‘药’,使了什么‘招’,让离休干部为你和检察院说话?”这让孙伟庆一头雾水。原来,在之前县委召开的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上,薛兆祥说:“我希望县委能多支持新来的检察长,多关心检察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检察干部队伍建设,多培养年轻人。”

  在武义县检察院,有一个离退休干部每月学习例会制度。对这类没有硬性规定的活动,薛兆祥本来可以不来,但他只要不生病,逢会必到,一直坚持到去年病重。武义县检察院的年轻检察官见到这位弓腰驼背的老者,都会生出疑问:这颤颤巍巍的背影后面,是否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检察情结?

  6、时刻不忘清白做人

  作为一名出生入死为党和国家有过特殊贡献的老同志,薛兆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向组织伸手,而是秉持共产党员的情怀,严于律己,公而忘私,清白做人。一直到去世,他始终如一。

  按规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可以实报实销,可薛兆祥十分珍惜这项特殊待遇,时时为公家着想,平时偶有小病能不上医院就不上,药费能省就省。1983年,薛兆祥的一个外孙看病花了260余元医疗费,他的女儿女婿想到离休干部可以全额报销医疗费,于是就将孩子看病的药费收据开成了薛兆祥的名字。女儿给他说这件事时,他严肃地说:“国家给我们离休干部的医疗待遇,只能限于国家指定的人员享受,我有4个女儿,如果你们及你们的家人都跟着我报销医药费,国家要增加多少负担呀?”说完,他就把女儿拿来的药费单据撕掉了,并从口袋里掏出260元钱给了女儿。

  1980年,武义县婺剧团整顿,薛兆祥的一个女婿在调整之列。女婿想,自己有个当检察长的岳父,找个好一点的工作不成问题。可薛兆祥却说:“剧团整顿,上级自然会给你安排工作,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结果女婿被分配到县粮机厂当了一名工人。

  2001年9月,薛兆祥的一个在浙江省检察院工作的近亲因病在杭州去世。薛兆祥和4个女儿需赶往杭州参加追悼会。当时,女儿们提议父亲请武义县检察院派辆车送一下,因为也是上下级关系,这样的要求合乎情理。可薛兆祥却说:“这是我们家的私事,我们要公私分明,更何况国家已经发给我们交通费,怎么能叫组织派车?”

  他病重住院期间,虽卧床不起,仍不忘让女儿按时代他交党费。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我走后,不开追悼会,不麻烦单位,有事情自己家里解决。”

  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平日里经常教育子女“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知足,要节俭”。言传身教之下,他的晚辈自然而然承继了他的禀性。他的遗体火化时,武义县检察院特意派了人和车过去,他的家人却谢绝了:“父亲交代的,不能麻烦单位,谢谢了。”过了两天,检察院领导到老薛家看望其家属,出门时看到他女儿带着重物,就想用公车送一下。她坚持不用,然后自己骑上电动自行车走了。

  “薛老虽然走了,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人民检察官,我们要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薛老就是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武义县检察院现任检察长孙伟庆感慨地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