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善待背后议论

  据说,被康熙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为官期间喜欢深入民间,查察百姓的“背后议论”,尤其注意查察针对他本人的议论,认为批评得对的,则欣然接受,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利民的措施,深得百姓爱戴。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也喜欢查察下属和群众的背后议论,而且尤其在意针对他本人的议论,听到奉承的话,心里就很舒坦,觉得十分受用;听到批评指责的话,则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领导干部对背后议论,大可不必动肝火。俗话说,不平则鸣。茶余饭后,三五人在一起,发几句牢骚,说几句心中的不平,乃人之常情。领导干部要有豁达的胸怀,善待背后议论。

  善待背后议论有助于听到真话。不知从何时起,“难得真话”成了一种处世“哲学”。民主生活会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听不到不同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演变为表扬与自我表扬;上级领导来考察调研,更是一个“好”字了得,总之是把真心话“深深埋藏在心底”。究其原因,恐怕是与担心领导“查察”有关。远的不说,就说最近新闻媒体上披露的湖南农民陈凯旋因为在温总理视察时说了真话,结果就听到传闻要抓他,吓得从家里跑掉,三天没敢露面。我想传闻应当不是空穴来风。其实,一方政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听不到真话,如何能兴利除弊?如何能改革创新?如何能创先争优呢?因此,开明的领导应当鼓励背后议论,即使背后议论“说过了头”也应当有“豁免权”。善待背后议论实际上就是鼓励说真话,让说真话的人吃定心丸。

  善待背后议论有助于加强民主建设。衡量民主气氛浓不浓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有没有人敢说话。如果背后敢议论,当面敢出头,人人出主意,个个想办法,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旺发达呢?但这要有个前提:背后议论被善待,不被扣上“妄言”的帽子;当面出头被赞许,不会枪打“出头鸟”。领导干部“查察”到针对自己的背后议论尤其要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着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变“背后”为“当面”,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善待背后议论有助于增进亲和力,促进和谐。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是促进和谐、增进团结的润滑剂。亲和力来自哪里?来自于领导干部的豁达与大度,尤其在对待下属和群众的背后议论问题上。有的领导干部一发现有人在议论他,马上高度警觉,另眼相待。于是领导之间、干群之间缺乏坦诚,见面“打哈哈”,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暗藏“杀机”,搞小团体,甚至相互拆台,影响事业的发展。其实,背后议论不同于“背后谗言”,大多出于关心、关爱。否则,人人本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还有什么议论的必要?而“背后谗言”多是出于一己之私利,故意搬弄是非,混淆视听,并不是出于对事业的关心,有的是“唯恐天下不乱”,这倒需要加以提防。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