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选秀节目进入“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2:45  郑州晚报

  选秀节目进入“拐点”

  □章琰(《羊城晚报》记者)

  9月10日晚,“快乐男声”终于迎来“三强决战夜”,而与“快男”齐头并进的青海卫视“花儿朵朵”也已结束。可惜无论是“快男”冠军李炜还是“朵朵”冠军莫龙丹,他们的名字其实很多观众都感到陌生。至于打着高端牌的“名师高徒”、“非同凡响”等节目,也没能制造出多大的动静……在一片落寞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偶像选秀成了处境尴尬的鸡肋。

  然而,就在人们要做出“选秀遭遇‘七年之痒’”的结论之际,一个“例外”却出现了——形式照搬《英国达人秀》且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中国达人秀》却以上海收视率20.58%、全国收视率3%的傲人成绩,在死伤一片的选秀节目中竖起了一面旗帜。与中国选秀节目将在2010年“进入寒冰期”的说法相比,“进入拐点”的说法更为靠谱。

  这个拐点,是做节目的思维的拐点,是从“伪秀”到“真秀”的拐点,更是从“拼形式”到“拼内容”的拐点。在一个观众智商日益提高的年代,选秀的“秀”究竟是“原生态的秀”还是“做出来的秀”,并不难辨认。“偶像选秀在中国难以走下去,除了没有成熟的娱乐产业链这些市场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偶像选秀本身较窄的受众,它太年轻、太功利,承载的东西太轻,与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背离……他们不懂,真正能走下去的选秀节目必须要传递给人一种希望!”《中国达人秀》导演金磊,在做了13年选秀节目后,发出了如此感叹。

  同样是选秀,有的舞台可以诞生感人的孔雀哥哥和断臂钢琴王子,而有的舞台,被观众所铭记的却只是绵羊音、伪娘。有的导演、工作人员能在现场和观众一起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而有的却连自己的主持人也无法说服,比如谢娜就发微博怒称“选秀时代早结束了,大众评审难以代表大众,而评委间的辩论环节则是对选手的伤害”。或许,金磊的一段话可以做出解释:“如果说千奇百怪的赛制和华丽的舞台设置就是创新,就太过于幼稚了。不要低估当代观众的审美能力,做出来的秀是会被一眼看穿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