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职业医闹”竟请律师掌握尺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2:49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他们穿梭于各大医院,与一些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互相利用,或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拉起条幅给施压,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再从中分红。记者在哈尔滨调查发现:这个特殊的“医闹群体”,目前已呈职业化发展趋势,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危害巨大。他们不光会“文斗”、“武斗”,甚至还会聘请律师掌握行动“分寸”,规避警方打击。

  索赔开口就要50万

  在某医院住院处,一存放着尸体的冰柜立于病房入口处,整层楼摆满了花圈。七八个身强力壮、身着孝服的“家属”三两个一组“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堵住病房入口处,拦住患者正常出入;有的霸占着医生办公室,坐在办公桌上破口大骂;还有的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哼着小曲,对出入护士出言不逊。当围观者越来越多时,他们开始做出一些让人同情的举动,时而号啕大哭,时而捶胸顿足。这是记者前不久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门前见到的一幕。

  这起事件源于一名年逾70岁的老人突发急病,入院时已经呼吸衰竭,医生已下发病危通知书,经全力抢救后老人仍不治身亡。该院医政科负责人介绍,这些人已经闹了一周了。刚开始“家属”不肯将尸体抬出病房,甚至在病房内为老人祭奠,烧起了冥纸,搞得其他患者不得不纷纷出院。而且这些人还多次将主管医生、护士、医政科工作人员打伤,医护人员每天上班像闯关一样。“真是拿他们没办法。”该负责人说,为妥善解决这一医疗纠纷,院方列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在内的多种方案,但均被“家属”否决,他们一口咬定:院方必须赔偿50万元,否则就一直闹下去,让医院永无宁日。

  月收入可达数千元

  在哈市各大医院,记者在病房、卫生间、门诊大厅、墙壁上都会找到这样的字样:“承接医疗纠纷、开医院发票等各项业务。”

  记者拨通了其中的一个电话号码,向其表示有医疗纠纷向他求助。电话另一端传来的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只要你提供出详细的病历和事情的原因,我们基本都能解决。”至于收费标准,对方则表示必须面谈。记者后来见到,来谈“业务”的男子年龄20多岁,外表邋遢,谈起如何解决“医疗纠纷”却头头是道。

  该男子讲,他曾参与7次“医疗纠纷”的活动,每次都很成功。据他介绍,每个“职业医闹”团体都有很多业务员,他们多是无业人员,每天穿梭在各医院寻找“商机”。医院的手术室、儿科、妇产科等科室,甚至太平间,都是他们揽生意的好地方。他们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大闹医院,达到天价索赔的目的。

  男子透露,在索赔时,“医闹”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收费:一种是从医院赔付的总赔偿额中,按一定比例抽成;另一种是由患者家属说出一个赔偿底数,他们负责跟医院谈更高的价格,获得赔偿后,超出底数的部分全部归他们所有。

  该男子透露,他加入“医闹”行业后,开始受雇于有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他介绍,目前,他每月平均可以得到2000元左右的“劳务费”。

  请律师掌握“尺度”

  与“医闹”有多次接触的哈市某医院医政科科长总结了“医闹”做事的规律。

  职业医闹都是有组织的,一般都是由资深的“医闹”在医院打探搜集医疗纠纷,随后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取得他们的信任,为其“出谋划策”,然后摇身变成患者“家属”,准备索赔。

  “医闹”们明确分工,通常情况下,真正的患者家属只需要出现在医院门口即可,便于指认医护人员,而“医闹”则担负静坐、谈判等任务,闹到一定程度后,“医闹”与患者家属会主动一起找医院协商。一旦医院不能满足条件,“医闹”就拍桌子、砸板凳,迅速变脸在医院内外大闹,以迫使医院妥协。当有些医院执意走法律程序时,“医闹”就开始打人、砸东西、干扰医生办公等,个别医闹甚至扬言要对医院院长、主管医生等进行报复。

  哈市一家民营医院负责人称,他与某些“医闹”都成了“熟人”!更可笑的是,“医闹”在执行任务前会聘请律师,把握闹的过程中的“尺度”,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都按律师说的来,这样就能避免警方的打击。

  “告不如闹”成潜规则

  “如果医院愿意合理解决,谁愿意去闹啊!”一名病人家属说出了绝大多数家属的心声。但医院、医生一般为了减少自己的过错,或者害怕妥协后患者会得寸进尺,而变得强硬,这反而激化了医患矛盾,给“医闹”滋生提供了土壤。

  一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医疗纠纷的解决一般有三种正当途径:协商,医疗鉴定和司法诉讼。不过,大多数站得住脚的证据一般都由医院掌握,哪有自己提供证据告自己的道理?所以,多数患者家属不愿意走这种正常程序,而是选择“闹”——“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已经成为医疗纠纷解决的潜规则。

  哈尔滨市社科院院长鲍海春建议,消除“医闹”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患者“告不如闹”的心理预期,这主要是要通过改革重建医患信任。而重建医患信任不是短期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通过医院的服务和医疗水平长时间的在患者的心目中建立地位。另外,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建立第三方的机制对医疗鉴定进行监督,让患者感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