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善与拔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4: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慈善与拔毛

  都市早茶

  高延晶

  盖茨与巴菲特,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要来中国劝善,惊出中国富豪一身冷汗。除了一个陈光标接招,其余的富人,都跟蹭饭局似的,一到买单的时候要么低头发短信,要么上厕所。

  中国人好像不太喜欢行善,古典文学作品中,冠以“×大善人”称号的,不是为富不仁的财主,就是欺男霸女的恶霸。近几年,西方慈善概念进入中国,有些识趣的,看出这是“千金市马骨”的好买卖,花小钱能赚来大名声,但今时今日中国人也不好糊弄,于是露出马脚的假慈善家前仆后继,真慈善家倒是凤毛麟角。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窃以为,还是文化基因的问题。慈善事业盛行于西方基督教世界,源于彼处到处弥漫的弥赛亚思想(即救世主)。在国家层面,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争当世界领袖,都有深深的弥赛亚烙印;而在个人层面,物质财富达到极致之后,就想造福他人,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践行宗教理念的重要方式。

  而我们中国,从来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国家包办一切。历史上出现大饥荒,赈灾那是皇上的事,你小老百姓开粥棚赈济灾民,弄不好皇上还会说你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呢。

  大家常说中国人外儒内法,但那是讲统治者,对老百姓来说,遇强则弱、遇弱则强、随遇而安的道家才是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道家对慈善是什么态度呢?

  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杨朱先生说得很清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是老子的学生,在那个时代,连孟子都说,当今天下非杨即墨,而他的儒家,只算非主流。彼时杨朱的影响力占据半边天,可见他主张的“一毛不拔”在两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广为接受。

  杨朱的“一毛不拔”论,经过儒家的不懈批判,早已被列入中华贬义词库。但实际上,杨朱的思想颇有深意。他认为,第一,“一毛”根本不可能利天下,你少拿天下这类不着边际的大帽子来忽悠我这“一毛”;其二,今天给了你“一毛”,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十毛,后天你会要大腿,大后天你就要脑袋了,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从“一毛”开始。

  杨朱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天下为公”,绝不能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听着耳熟吧?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韦伯,再到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西方一脉相承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家,一生皓首穷经,说的就是这个。

  这个思想,其实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石,而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中国的富豪。这样说来,杨朱老先生算得上富豪们的祖师爷。虽然没几个中国富豪知道杨朱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人愿意把“一毛不拔”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但他们如今不愿“拔毛”,其实在两千年前早已注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