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施帮扶项目843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4: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实施帮扶项目843个

  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初显成效

  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江门市在扶贫“双到”工作中,通过采取入股水电站、建设物业出租、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实施智力扶贫和产业扶贫等措施,切实帮助村集体发展各经济和增加贫困户收入。而其中,“产业扶贫”工作尤其突出。

  江门市扶贫办表示,已启动实施各类帮扶项目843个,预计今年年底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目标可全面实现,一半以上的帮扶对象可实现脱贫目标。

  经验一:“有中创优” 做大做强本地产业

  “翁源县官渡镇下陂村10多年前开始种植红葱头,但因为没有技术指导,加上种植分散,一到收获季节村民就‘争卖’,导致相互压价,经济收益一直不高。”下陂村负责人黄友云说。

  今年初,由江门市扶贫工作组进驻下陂村,于今年7月份成立了“翁源县为民红葱头专业合作社”。经过工作组的大力宣传,下陂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踊跃加入专业合作社。

  江门市驻该村扶贫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专业合作社将引导社员进行红葱头的规模化生产和统一购销,使其成为帮扶小组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平台之一。而在运作中,驻村扶贫小组还通过合作社,将扶持资金转化为种子、化肥、禽畜苗等生产资料,发放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手中,帮助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加入合作社,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还统一购买销售,村民之间不用‘争卖’了,价格也有了保障,去年我家种了2亩多,今年我们家种了4亩多。”下陂村红葱头种植户黄秋花说。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下陂村红葱头种植面积今年就达到了510亩,按往年平均亩产3000斤,每斤收益0.8元计算,全村今年总收益将达到144万元,大部分贫困户将实现长效脱贫。

  经验二:“无中生有” 帮助培育新兴产业

  翁源县江尾镇松塘村地处山区,村民以种植水稻、糖蔗、蚕桑、蔬菜、水果为主,由于自然条件差,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收入较少。全村有贫困户151户,共482人;重点帮扶贫困户22户,共87人。

  该村是新会区崖门镇的“双到”扶贫点。驻村工作队通过调查摸底后认为,该村十分适合禽鸟养殖。最后崖门镇和松塘村双方达成共识,发展山鸡养殖脱贫致富。驻村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工作组采用“三送一包”,即“送种苗、送饲料、送技术、包收购销售”的方式,“首先培育一批示范养殖户,对口帮扶到户,通过示范作用,让村民看到养山鸡是有利可图的。”他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首批扶持的20户贫困户养殖,崖门镇共输送鸡苗共6600只。目前,首批山鸡生势良好,成活率95%以上,预计上市后每只纯利达7元以上,平均每户创收2200元。

  据了解,崖门镇还计划在松塘村兴建山鸡养殖基地。驻村工作组负责人说,“基地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产山鸡将达到12万只,可以实现带动本村农户规模养殖及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