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持续提升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4:16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常法武 王自合 刘 哲 龚砚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原经济区甫一亮相,就引来阵阵喝彩,并很快深入人心。中原经济区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从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是河南筚路蓝缕、长期探索的结晶,它符合河南省情,符合亿万中原百姓的意愿。

  历史的启迪

  上至国家层面,下至一个地区,其发展道路的选择,一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要立足当地和时代发展的基本实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河南能有今天的发展与繁荣,从根本上说,靠的也正是顺应规律、奋发创新。

  溯时光之流而上,我们回到1993年1月的一天。省委主要领导冒着大雪到新野县蔬菜市场调研,菜农告诉他:上好的菜卖不出去,一天收入才8元、10元。这位领导喃喃地说:“这点钱,再吃饭,会落个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新世纪初的十年,顺应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河南从实际出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主旋律,科学制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高一低”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豫、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十年磨剑不寻常。2002年,河南经济总量跃居中西部之首,人均GDP由1990年的第28位上升到第18位,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2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生产基地,又是广大的工业消费品市场”,早在1992年,时任河南省长李长春就提出,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的振兴和崛起”。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河南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2003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主持制定了“努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并确定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基本途径,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2006年,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河南要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目标,省八次党代会又提出“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思路。

  今天的河南,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一个开放包容、自强不息、充满活力的新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河南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各地竞相经济转型,长期积聚起的诸多发展势能,亟须铸造起新的释放平台。

  河南怎么办?

  “好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做到发展为重、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紧紧围绕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把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好思路、好举措坚持下来、持续下去,并进一步丰富中原崛起的内涵,完善中原崛起的规划布局,梳理中原崛起的政策举措,使这一总体战略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符合河南实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河南顺势而为:大力构建中原经济区。

  千里中原春潮生,大河奔涌势正雄。

  现实的抉择

  “今年上半年咱们的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可生活里,我咋没感到是在‘中等发达国家’呢?”这是网友“中原一叶”在大河论坛上的留言。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河南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省情仍未根本改变。

  河南要大发展,必须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

  有挑战也有机遇。河南发展到今天,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原崛起的长期实践,为下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热情正高、氛围正浓,河南发展亟须再突破、再提升。

  时也,势也,人也!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

  焦作是国务院公布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焦作资源型城市转型早就开始了,现在已基本完成转型。”今天,身为焦作人的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曾旗颇感欣慰。

  焦作人的目光投向了另一座经济“富矿”——以“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为标志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2009年,该市旅游业综合收入占GDP的11%。与此同时,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煤盐联合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百花齐放,“煤城”悄然变“绿”。

  抢抓机遇、转型提升,类似的探索与实践,在河南各地比比皆是。东风浩荡,催人奋进,策马扬鞭,乘势而上。

  卢展工书记指出:“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意味着整个发展大环境的提升,就会凝聚起很多力量。”“中原经济区可以使我们整个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构建中原经济区,就是在发展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

  9月8日,省长郭庚茂向第十四届国际投洽会的嘉宾们介绍:当前,河南全省上下正坚持“四个重在”,积极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话音一落,博得一片热烈掌声。

  海纳百川成其大,潜龙腾渊搏长空。

  崛起的道路

  6月10日,许昌市陈曹乡后孙汪村高产示范区,温家宝总理亲自驾驶拖拉机,在收割过的麦地里深耕、施肥、播下秋玉米。

  总理此举饱含深意:河南的“三农”问题关涉全局,粮食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发展始终不渝贯穿着一条“红线”: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7月份,一条消息被国内外各大媒体广泛关注:“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总人口达到1亿。”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个省的人口多集中在农业地区。”

  当前,破解“三农”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河南工作的重中之重,变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河南发展亟须突破的瓶颈。而在中原经济区的大平台上,中原城市群、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文化强省、产业集聚区、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外向型经济、环境生态等,都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筹协调,诸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唐河县郭滩镇李庄村的农民王栋梁,今年种了3000亩地,夏粮丰收后,他有了新的憧憬:“俺梦想着要耕种3万亩地,当上全国麦王!”

  王栋梁的好日子来自土地流转的加快,来自风起云涌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从王栋梁们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又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追求。

  在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热火朝天,大量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县城60%的商品房被进城农民买走。该县盖起了72栋标准化厂房,吸纳了近2万名农民工就业。同时,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耕地面积不减反增。

  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够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沿着成功探索出的有效路径,全省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努力奋斗,中原崛起的美好蓝图一定能早日实现!○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