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还是居民的“化妆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5:16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 许星 通讯员 赵杰昌)在沙坪坝磁器口古镇金碧桥街,有一座整洁的公厕。灰褐色的外墙瓷砖,和古色古香的古镇街道融为一体,公厕内明亮的整容镜旁,还放着电吹风、木梳,以及装有人丹、藿香正气液等药品的便民箱。你可别小看了这座公厕,当地人骄傲地称其为抗洪公厕。

  连续被淹而屹立不倒

  对于在磁器口古镇金碧桥街居住的400户居民来说,公厕可谓必不可少。磁器口街道城管科邓副主任介绍,为了保护磁器口的原生态风貌,古镇内的居民几乎都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里,而当时的房子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

  对于金碧桥附近的抗洪公厕是何年建造的,在磁器口街道工作了近10年的邓副主任也不清楚。“这座公厕太老了。”邓副主任只记得,“抗洪公厕”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大改造。

  那么为什么叫“抗洪公厕”呢?邓介绍,“抗洪公厕”原名“金碧桥公厕”,今年7月以来因嘉陵江水位暴涨,公厕连续三次被淹没,最大一次洪峰经过时,公厕几乎全部没入了江水中,江水退后淤泥和漂浮物堆积在公厕没过了人的腰杆,但是整个公厕依然屹立不倒,因此当地居民骄傲地称其为“抗洪公厕”。

  当地居民的“化妆间”

  “抗洪公厕”共有两层,建筑面积68平方米,公厕内干净明亮,整容镜旁还放着电吹风、木梳以及装有人丹、藿香正气液等药品的便民箱。

  住在公厕旁的古镇居民梅先芳告诉记者,“抗洪公厕”以前设施比较陈旧,环境卫生较差,今夏被洪水浸泡后进行了翻新,公厕不仅是如厕的地方,自己还能在整容镜前打理自己,成了“化妆台”。

  据沙区环卫处向主任介绍,此次共投入了10万元用于对“抗洪公厕”的整体翻修,同时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公厕的日常管理以及对便民箱内药品的添置和便民设施的清洗。

  ▲沙区磁器口的金碧桥公厕。

  内部装饰一新。本报记者 高科 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