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全民健康托起“幸福指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5:36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全民健康托起“幸福指数”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医患亲如一家。

  记者 唐晓安 实习生 夏晓青

  幸福,《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人们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指标数值。

  经济社会学家认为,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就是衡量百姓幸福快乐的标准。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没有健康,何谈幸福?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历史交会点上,纵观湖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我们只能惊叹,过去的5年,是党和政府在卫生领域投入力度最大、卫生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惠民承诺,健康成为重中之重

  细心的人们发现,医保、疾控、安全饮水、食品安全及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事关民生的健康主题,在近年来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百姓健康,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

  让时间回溯到2003年早春:非典肆虐,焦虑和不安一度笼罩神州。

  再让时间定格2005年初冬:高致病性禽流感突至,大批家禽被扑杀,一些地方手忙脚乱。

  从抗击“非典”到阻击禽流感,经过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和洗礼,决策者发现:我们的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还非常脆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还很有限;同时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与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还相去甚远。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长期分配不均,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养医”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严重,引发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强烈不满。

  此外,伴随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在旧的保障体制已破除、新的体制尚未建成的背景下,下岗分流、进城务工人员、城乡老人、非公有制企业等社会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也需直面正视。

  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健康生活理念随之变化:在饮食结构上,已从追求有饭吃到吃得多样性,吃得健康、科学与安全;在疾病防治上,“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就医”已取代“小病能扛则扛,大病能拖就拖”。人们对卫生医疗服务能力的要求已提至全新高度。

  党的十七大召开犹如滚滚春雷,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迎来春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我党向人民承诺的执政目标。接着,多年孕育的新医改方案应运而生。

  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和医改的启动,源于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

  密织天网,幸福有了源头活水

  不期而至、来势汹汹的甲型流感,恰好在去年给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来了一次大考。

  与数年前非典、禽流感的谈病色变相比,此次甲流政府处变不惊,民众沉着应对,整个防控有条不紊。原因在于我们有了高效有序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可防可治的物资、技术储备,更有一张疏而不漏的防控天网:全省已建成111个疾控中心,建成2000个疫情网络直播点,17个市州全部开通了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

  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健全,使过去的恐慌不安变成历史,从容、微笑写在百姓脸上。

  不仅如此,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的血吸虫病也在消弭:昔日血防疫区,如今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一派富庶、安宁、祥和的景象。

  如果说,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有效预防疾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天网;那么,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则是人们在遭受疾病威胁时有医可看、看得起病的保障。

  这点,深处武陵山腹地的鹤峰县群众感同身受。2005年前,该地“条件最好”的县中心医院许多一般性手术都不敢开展,有些在大医院属常见手术而在该院属禁区。

  “鹤峰山高路陡弯急,骨折、脑外伤病人多,以前因没有开颅专业医生,遇到危重脑外伤病人只得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手术,有时因交通不便常有病人因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该院负责人介绍。

  如今,在政府财政支持和武汉协和等大医院的对口帮扶下,该医院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一项项新技术新业务顺利开展了起来。该医院真正成了一方群众的健康“保护神”。

  同时,随着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昔日“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无钱等死”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

  此外,随着国有破产下岗职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在校大学生、社会灵活就业人员重新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网络,群众“看病难”得以进一步缓解。

  五年回眸,变迁写满楚山汉水

  5年,弹指一挥间。细细品味过去5年的健康变迁,楚山汉水写满了太多惊喜,太多感慨。

  武汉东亭社区的朱显惠是一名国企下岗职工,2003年因车祸卧床数年,其丈夫在外打临工,孩子上高中,全家生活一度十分困难。后医保春风吹到,朱显惠得以四年三次手术,不仅治好了腿、身体康复,而且重新找到了工作。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该社区考察时,专门看望了她一家。

  一滴水见太阳。朱显惠的命运变化,只是荆楚大地成千上万受益于医疗保障制度群众的缩影,也是作为“老大难”的湖北卫生事业5年巨变的诠释:

  这5年,公共财政对卫生投入力度前所未有。2006年至2009年,全省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分别为28.45亿元、44.42亿元、65.18亿元和82.55亿元。其中仅去年投入就高出整个“十五”总和15.55亿元。

  这5年,是湖北人民得健康实惠最多的5年。期间,全省重大疾病免费免疫已从过去接种5苗增至14苗。5年间,全省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备。截至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681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时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在37个试点县市区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已启动,系列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与对口帮扶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

  聆听过去5年湖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脉动,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政府对民生、民众健康的空前重视,荆楚大地的健康天网必将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将不断“飘红”。

  相关报道→第十二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