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警方夜查"错牌车" 牵出毒贩子及手枪(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6:07  半岛网

  

三名涉案嫌疑人。

  

警方查获的毒品。

  

嫌疑人携带的手枪。

  用双面胶贴在租来的轿车后车牌上改变车牌号,然后开着去给“客户”送毒品,9月9日晚,城阳警方在流亭街道某小区附近例行检查时,发现一辆前后车牌不一致的中华轿车,民警从车上查获 10包冰毒,另外还缴获仿六四手枪一把、子弹一发。目前,车上的3名涉毒人员已被城阳警方刑拘。

  “错牌车”暴露毒贩行踪

  9月9日晚10时许,在流亭街道某小区外巡逻的民警发现,一辆白色中华轿车前车牌为鲁BNN819,后车牌为鲁BNN818,民警当即决定对其进行盘查,民警拉开车门时,听到一名男子正调侃着说“哥,你这里警察真多”。看见民警盘查,打电话的男子心里一慌,手机一下掉在地上。

  男子的举动加深了民警的怀疑。民警仔细搜查发现,轿车驾驶座下竟藏着冰毒10包、仿六四手枪一把、子弹一发,贩卖冰毒电子秤一个、吸毒工具一宗。车上的3名年轻男子自称叫高某、林某、文某,为了防止被小区监控录下,他们在后车牌上贴了一张双面胶,把“9”变成了“8”。随后民警将3人带回公安机关进行审讯。

  “以毒养吸”成毒贩

  据高某供述,2009年他从黑龙江来到岛城后染上了“溜冰”的恶习。今年从朋友处认识了一个上线,可以向自己提供冰毒,随后认识的“毒友”越来越多,有人向他打听冰毒的来源。“自己吸了上顿,就要想办法筹钱来吸下顿。为何不从上线那里多进点冰毒,再抬价卖给别人?”高某产生了“以贩养吸”的想法。今年7月份,他从上线那里买了近千元的毒品,自己留了一部分,将其他的卖给了别人,这样一转手还小赚了些钱。据高某交代,他先后从上线那里拿了五六次“货”,每次都是几千元,最多的时候一次拿了近万元的“货”。每次买回来之后他自己留一部分吸食,其余的每克加价100元再兜售出去。

  拿着手枪壮胆也没用

  9月初,高某又从上线处购买了2000元左右的冰毒,因正值创城期间,高某联系了几个买家,但对方都不敢要。9月9日晚10时许,高某终于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对方表示让高某送“货”上门。

  怎么送货上门呢?高某想到了朋友文某与林某。得知高某要借车运毒,文某答应了高某的请求,三人开着一辆租来的白色中华轿车去“送货”。途中,高某发现发现文某有一把手枪,“这把枪是借来的,以后运送毒品时有这东西就能壮胆了!”文某得意洋洋地对高某说 。不料,当行驶至流亭某小区附近时,三人被民警查个正着。

  9月10日下午,警方将高某的下线,涉嫌吸贩毒的王某、纪某抓获。目前,高某、林某、文某、王某4人被城阳警方刑拘。

  文/图记者 李兵本报通讯员 城安宣

  ■相关新闻

  女儿搭线介绍母亲贩毒挣钱

  半岛都市报9月13日讯(记者王悦) “瘾君子 ”刘某与毒贩王某通过女毒贩纪某的女儿与纪某建立了联系,从去年2月份至今年3月份,三人多次交叉买卖毒品。近日,王某、刘某及纪某一审分别获刑。

  47岁的刘某是一位“瘾君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女毒贩”纪某的女儿,由此获得了纪某的手机号建立了联系。今年2月4日14时许,刘某花了350元从纪某处购得冰毒一包(重约0.45克),3月6日,刘某被李沧警方抓获。

  3月10日,刘某在民警的安排下,电话联系纪某购买0.5克冰毒,纪某携毒交易时被民警当场查获。随后民警“顺藤摸瓜”又找到了纪某的上线王某。3月11日,纪某在民警的安排下电话联系王某购买冰毒,交易时民警将王某抓获,并缴获毒品48.21克。

  庭审时王某表示,他是通过朋友认识了纪某的女儿,不过她只是给了自己联系方式,没有参与毒品交易。近日,李沧法院进行了一审判决,三人的行为均构成贩卖毒品罪,主犯王某贩卖毒品104.1克获刑15年,并处没收财产30000元;刘某获刑2年半,并处罚金5000元;纪某获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