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襄城40名残疾人协管员上岗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沈丽华(左一)和同事帮助曾尚俊进行康复训练 记者卢亚明摄

  见习记者 祝兆林 通讯员 夏欢 桂春颂

  昨日下午3点,襄城区9个乡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来到襄城区残联,“领取”为其分配的残疾人协管员。此举标志着襄城区40名残疾人协管员在社区正式上岗(见本报13日报道)。

  上岗感悟

  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昨日,40名残疾人协管员被分派到襄城区各个社区,协调相关部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康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等服务。

  除了提供服务外,残疾人协管员还将详细掌握社区残疾人的情况,收集、反馈社区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

  今年38岁的沈丽华,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腿脚不便。成为残疾人协管员后,她被分配到昭明台社区。

  昨日下午,沈丽华到昭明台社区居委会报到,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喘口气,她赶紧向社区负责民政的同事,了解社区残疾人的情况。

  得知社区共有140多名残疾人时,沈丽华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了解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后,沈丽华决定到社区残疾人家中走访。“这简直就是一个康复中心!”在因脑瘫致残的曾尚俊家,看到墙壁上贴满了小儿看图识字的图片,房间四周搭设了扶手,地上铺满了泡沫拼板,沈丽华连声感叹。

  见到家中来客,18岁的曾尚俊扶着扶手,一步步地走出来,打招呼说:“叔叔阿姨们好!”

  曾尚俊房间的墙角处,放着一袋石头,这引起了沈丽华的注意。“这是他用来锻炼手臂肌肉的。”曾妈妈解释道,儿子从小患脑瘫,不能行走,也不会说话。

  这些年,曾妈妈为了儿子的康复绞尽脑汁。她通过图片教儿子识字,让儿子扶着墙边的扶手走路,锻炼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用丢石头的方式锻炼手指、手臂肌肉。

  如今,曾尚俊已能扶着辅助物走路,口齿也伶俐多了。

  曾妈妈介绍康复经验时,沈丽华聚精会神地听着。离开曾家,沈丽华不住地感慨:“虽然进行了一些培训,但是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工作要求

  带着感情去工作

  和沈丽华一样,其他社区的残疾人协管员在上岗后,也于第一时间掌握了社区残疾人情况。“我们自己是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痛楚,希望能尽快、尽最大努力帮 助 残 疾人。”沈丽华一语道出了残疾人协管员们的心声。

  残疾人协管员进入社区如何开展工作?襄城区残联副理事长田琳介绍,残疾人协管员上岗后,首先要分类汇总社区残疾人的信息。

  比如,社区共有多少残疾人,肢体残疾多少人,智障、精神残疾多少人等等。然后,协管员将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如康复、就业、救助、维权、教育等,并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对于残疾人协管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将向上级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

  田琳说,其实这些工作难度不太大,关键是要用心、带着感情去做。

  为什么选残疾人做协管员?田琳解释,一是因为残疾人就业困难,协管员是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二是因为协管员是残疾人,与社区残疾人相似的经历可以拉近大家的距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

  据田琳介绍,残疾人协管员每月工资为750元,由市政府发放,此外,市残联每月补助50元。

  服务亮点

  弥补多项服务空白

  据了解,以前的社区残疾人工作,一般依附于社区民政工作。残疾人协管员上岗后,将接手社区残疾人工作,为他们提供生活、康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等服务。

  田琳说,社区居委会工作繁琐,虽然社区为残疾人工作付出了许多努力,也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些物质上的补助,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在残疾人协管员的多项服务中,康复服务是一个亮点,不仅要提供物理性的康复,还要对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的心理康复服务。

  田琳说,因为自身缺陷,许多残疾人在心理上有种自卑感,不愿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这些严重影响了他们生活、就业。然而,心理康复服务一般在综合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的康复机构进行,还未普及到社区。

  今年7月下旬,招聘残疾人协管员时,就要求应聘者必须是无智障、精神、严重视力、严重肢体残疾的残疾人。

  虽然残疾人协管员没有接受正规心理辅导训练,但同为残疾人,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进行交流,容易进行精神慰藉。

  未来发展

  计划成立特奥社区

  昨日下午,看着首批40名残疾人协管员走上了岗位,田琳欣喜不已。

  田琳说,残疾人就业一直比较难,此举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更让他们找到了自身价值。

  田琳认为,残疾人协管员身体有缺陷,但心理非常健康,性格积极向上。她希望通过残疾人协管员的引导,能带动其他残疾人自立自强。

  在欣喜的同时,田琳也有一丝担忧。她说,残疾人协管员岗位在襄樊是新生事物,许多具体措施的实施还需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开展。“将来我们还要成立特奥社区。”田琳说,这仅仅是残疾人事业迈出的第一步,同时,她呼吁更多的市民关心残疾人事业,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平等、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