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树:我讨厌成熟,那只是一个幌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6:55  中国青年报

  “《光年之美国梦》这本小说并非在讲主人公如何寻找一种平和,这完全是错误的宣传口径,我不可能写出这么恶心的话。所以,如果读者想从书中看到励志的内容,他一定会失望。”

  春树——这个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称为“新激进分子”的“80后”作家,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携新作《光年之美国梦》回归大众视野。不少人将这本书看作春树的“转型之作”,并称其描写了成年女性的平和与坚韧。春树却作出反驳:“我并没有转型,我的视角也没有变化,只是看到的东西不同。我把眼光从地下摇滚、诗歌以及青少年的争斗转到了成人世界的争斗,仅此而已。”

  “曾经,我有过许多写小说、诗歌,并且非常有造诣的朋友。而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从写作这条路上离开了,但是我还坚持着。当然,我也曾面临过去国外结婚、生子的诱惑,但我知道,那与我要的生活并不吻合,因为我有自己的蓝图。”就像《光年之美国梦》的封面上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快乐,也有许多种生活方式,长大成人的我们,就在寻找这种可能性”春树说,这句话其实有点幸存者的意思。

  春树不愿被人定义为成熟。“我一直讨厌‘成熟’这个词,我觉得它只是别人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观,那只是一个幌子,好像你不服从,你就不成熟一样。”

  但是,几年间,也的确有些力量使得春树改变了。汶川地震发生后,春树去了灾区。“我去灾区,并不为了写东西,只是想去看看那里会不会让我有所改变。”这期间,有一件事情触动了春树。“到达灾区的那天,当地政府接待了我们。晚饭时,摆了一桌菜,我们的领队当场就跟他急了,因为那个地方本来就非常穷,而且受灾了,他们还搞形式主义。正是灾区的见闻让我第一次发现:中国这么大,这么美,而且人是这么淳朴。现在我不再是一个醉生梦死的享乐主义者了。”

  作为“80后”作家中的一员,春树遭到了许多质疑,其中有对她生活方式的,也有对她作品的。春树并不在意别人指责她的生活方式,但她会担心别人质疑自己的作品。“我会焦虑,也可能会写几首诗抨击一下,或者再写一部短篇小说。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所以只有去创作。不过,公众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传闻过后,大家还是会老老实实地看作者的作品。如果他稍微有点常识和鉴赏能力,他就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

  然而,较之春树对作品的在意程度,对于自己被冠以“80后”作家的称谓,她显得不以为然。她觉得作家是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的,而“80后”作家正是把他们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我不会被商业化,也不会在写作中考虑读者的想法。我的读者,要不就非常喜欢我的作品,要不就非常讨厌,不会有中间路线。如果读者的想法和我不一样,他就有可能被我作品中的一些情节激怒。”

  春树有自己的拥趸,但她也与崇拜者保持距离:“我不愿意和所谓的书迷接触,因为我觉得这样不公平。当大家和自己崇拜的人在一起时,会忽略一点——缪斯也要找到自己的缪斯,天才也需要找到同样的天才,这样的交流才是对等的。”

  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春树十分满意。她坦言,自己至今还会穿挣到第一笔版税时买的牛仔外套。所以,春树推崇的是物质上的自给自足:“我宁可喜欢穷光蛋,也不喜欢有钱人。我对富人有天生的仇恨。”春树认为,时下年轻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是因为中国还不够富足,年轻人没有安全感。

  也许,《光年之美国梦》封面那张春树的照片可以视为对春树最好的诠释:她站在高速路上,没有浓妆,也没有华服。“我想用这张照片告诉读者:我也喜欢这样。我并不是一个肤浅的,只会低着头、化着妆,并被人们解读为‘物质符号’的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