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7:55  解放日报

  ■经济转型: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科技创新的转变,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

  ■城镇化率: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将从制度上解决“土地财政”等问题

  ■经商环境: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增长,说明并没有失去对中国的信心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据新华社天津9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回答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的提问。答问内容如下:

  问:中国2009年GDP增速为9.1%,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1.1%,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人提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速度之间存在差距,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何使中国GDP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更好地惠及人民?

  答:您所提的问题确实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007年到2009年,职工工资性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了近12%,高于GDP增长两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2%。群众生活的改善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除了工资性的收入以外,还体现在二次收入分配,也就是财政用于广大群众的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今年安排8000亿元人民币。

  第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思想。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建设是为了明天群众生活的改善。在这方面,我们加大一些投入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我们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

  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还有相当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来逐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这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人民生活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减少了2亿多贫困人口。但我们也不应该否认,在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情况下,也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如果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势必会出现大多数人的贫穷,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此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又是我们政府的良心。

  问: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国政府成功创造了以“中国制造”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那么在未来中国可能要通过“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您能否谈谈对建立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

  答:您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国制造”的阶段,这是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有时我也为此难过,中国出口到外国的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外国企业拿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一双男士高筒袜,如果用外国的品牌可以卖8美元,但中国企业只能得到1美元。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科技创新的转变,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我担任总理的8年来,先后制定了三个规划,一个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一个是《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有一个《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三个规划是走向“中国创造”的基础。

  第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们很多传统产业需要改造,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在改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中国创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

  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已经确定节能环保、信息、高端制造等7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在这7个产业当中又选定若干优先发展的领域,我们一定要努力在这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

  服务业的发展反映经济结构,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与生产密切联系的服务业,还有公共服务业、金融服务业。请企业家们注意,有两个领域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之所在,一个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蕴含着巨大的服务业发展潜力。第二个就是公共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卫生、医疗等。

  我还想强调一点,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绝不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农业的现代化也势必带动乡村服务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问: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伴之的是增长更快的土地城镇化率,通过对农村土地,甚至是耕地的再利用等一系列手段,现在中国城市的人均综合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10-130平方米。有人说,这样提高城镇化率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答: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大约是46%,但是这些年确实出现土地城镇化超过人口城镇化的现象。一些中小城市,甚至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忘记了自己的国情,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大量占用农田。许多城市原有的郊区农田、菜地,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如果出问题,还可能出在农业上。而农业的问题,最重要的可能出在土地上。因此,我们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突破,这不仅维系着十多亿中国人的生存,而且还维系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与有些地方领导的观念有关,但根本上是同制度有关。

  制度当中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农民合法的土地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二条就是我们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也就是说,多用地可以多增加财政收入。这就造成了一手从农民那里廉价得到土地,另一手又高价卖给开发商。而宽马路、大广场又表现出自己的所谓政绩,这又同官员的考核制度有关。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问:最近有人指出,中国的经商环境似乎在恶化,这观点是因为信息错误呢?还是他们误解了中国政府相继出台的有关政府采购和自主创新有关文件呢?

  答: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增长,已经说明外国企业并没有失去对中国的信心。但是最近议论比较多的是关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这些问题不完全是外国公司的误解,同我们政策不够明确也有关系。其实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两句话,一句话是,所有在中国依法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第二句话,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们将完善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法规,同时,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政府采购协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