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长信箱“火热”折射出职能部门“冰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06  半岛网

  文/吴睿鸫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市长信箱逐渐取代市长热线,不仅成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式,而且它在政府与民意的沟通、行政决策的理性化等方面功不可没,正所谓“兼听则明”。市长信箱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城市市民,还是农村百姓,都表现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正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没有任何降温的迹象。

  眼下,市长信箱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最为直接的桥梁。民众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或者相关部门推诿不决的事情,只要发个电子邮件,或者向市长信箱,发个贴子,就可能解决。正因为如此,市长信箱“热”得很,用一句时髦的话讲,真“火”的要命。

  尽管公众对市长信箱,热情高涨,但是,有些地方的市长信箱却不断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从宁波市民向市长信箱,得到回复“已阅”,到重庆江北区市长信箱,冒出来的“已转阅”,再到如今四川德阳市长信箱,像是机器人在办公,回复一个模式,一个个“最牛市长信箱”回复不断问世。

  百姓之所以对市长信箱推崇并寄予很大希望,实际上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市长信箱之“热”恰恰在于“职能部门”之“冰冷”。遇到百姓的问题,或者有关部门推诿扯皮,或在有关部门久拖不决,或许几个部门之间“踢皮球”。于是乎,只好求助于市长信箱了。这不仅反映了某些基层领导的不负责任,而且反映了政府职能部门职能不清、权力相互制约、政出多门等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有些明明是职能部门完全应该按其职责范围及时为民解决的问题,甚至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拖着不办,非要把百姓“赶”到市长信箱上去反映,等领导批示下来后才肯去办。

  “依法行政、权责明确”,是现代政府执政观的基本理念。我们对市长信箱效用的无限期望与热衷是不合规律的。在依法行政的今天,更要注意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笔者认为,政府应依法行政,当一些公民认为行政行为损害了其合法权利时,社会应设定一些法定的程序,让公民有申请救助的权利,而不该让市长信箱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如果通观市长信箱,我们不难发现市长是越权去代替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也算得上“越俎代庖”。因此,只有政府部门能够理顺行政体制,对不作为部门加强问责,让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那么市长信箱就会降温,信箱更多地成为沟通渠道,这也是所有老百姓所希冀的。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孟祥龙]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