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旦博雅杯为国学天才改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09  东方早报

  网上提交稿时间:10月1日-10月30日。

  参赛方式:参赛者可选一本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论著,深入阅读,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

  奖项设置: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20名。

  自主招生:获奖者高考成绩达所在省市重点本科线,即可进入复旦大学文史哲博物馆四类共计6个专业学习深造。

  第七届“博雅杯”赛事安排

  早报记者 韩晓蓉

  被称为“国学天才”却因6分之差而不能被复旦录取的孙见坤现象明年将不会重演,昨天,复旦大学宣布启动第七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进行未来国学大师的全国性选拔。

  “孙见坤现象”明年不再有

  复旦的第七届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征文启事的章程上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新增了一条“注意事项”:即“有关政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16号文件执行”。

  经查阅教育部文件后发现,上述文件第三条第九款指出: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自行确定对上述考生高考成绩的要求,并与其他入选考生名单及相应录取要求一并报送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

  这也就表示,复旦将充分用足教育部赋予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孙见坤现象明年将不会重演。

  复旦校方昨天也对孙见坤一事作出了回应:对于一个18岁的少年,希望媒体不要“捧杀”或“棒杀”,让他安安静静地在山西大学潜心学习、专心治学,期待他将来成为人文方面的国家栋梁。

  “我们希望通过‘博雅杯’选拔出一批在人文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素养和发展潜力的可造之才。期待对文史哲有浓厚兴趣、过人才智和独特思考的学生积极参与。”丁光宏说,2011年我们希望更多有才智的学生能够参加我们“博雅杯”的大赛。

  获奖文章将公示

  相比往年,今年的“博雅杯”赛事章程提前了一个多月发布,截稿时间也前移至10月30日22时。“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有志于复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够充分利用假期来查阅资料和完成写作。”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说。

  作为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部分,“博雅杯”赛事评审制度也比较完善。丁光宏介绍说:“每篇提交的文章都将由3名专家按照‘学生不知谁评’、‘专家不知评谁’的双盲原则来评审。获奖作品通过反抄袭系统比对后,获奖学生才有机会进入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接受8位专家的‘会审’。”

  鉴于目前学术界的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复旦强调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品,且文后务必附上助成征文完成的各类参考文献若干。该校表示,参赛获奖的文章,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一经发现抄袭,立即取消获奖资格。

  行政学术监督“三权分立”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过程中实行行政权、学术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以“博雅杯”为例,复旦大学招生委员会和招生办公室,拥有“博雅杯”评审的行政权,包括执行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制定招生计划及录取方案,审核学生材料、高考分数、背景等,是具体执行实施者;学术权则归教授和专家,他们对学生的学术判断是不受学校其他部门干预的。学生的文章好坏,在面试过程当中对学术问题观点的阐述正确与否,都由教授集体判断。至于这位同学能不能享受自主招生政策,教授也没有权力干涉。

  监督权有两个方面,校内由中共复旦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此外,各个省市的考试院、省招办也有权力对考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监督,例如“博雅杯”的投稿对象只限于应届生,是否符合这个条件,复旦大学很难判断,省招办则有权力。“三权分立”的状态,不仅能促进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在这个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都可通过协调及时改进。

  据介绍,复旦的这一三权分立选人才的方式是全国首家,也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规划中的全国唯一试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