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训学校用大学名义招生诈骗 2万人接录取通知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15  国际在线

  当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李艳收到“云南财经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时,她也曾怀疑过。349分的高考成绩注定自己只能进一所二专学校,但这份通知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经济系本科会计专业。由于身处农村,信息不畅,天真的李艳便想,也许是学校“没招够”,降分录取了,“馅饼”砸到了自己头上。

  其实,这块看上去很美的“馅饼”同时砸到了两万多人的头上,大部分都是与李艳一样在今年高考中只考了两三百分的农村考生。其中1200多人满怀着欣喜与希望来到昆明。

  如果不是因为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预计,食宿安排上出现了纰漏,这些学生很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进入的是一所叫做“云南经贸进修学院”、只能提供自考和成人高考培训的民办学校。

  就在愤怒的学生们聚集起来要求给个说法的时候,云南经贸进修学院院长赵永刚却不见了。为平息事态,云南财经大学接管了这1000多名学生,予以妥善安置,并垫付了400余万元代盗名者退还学费。而随着对这一事件调查的深入,不为常人所知的招生乱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住在公寓里的财大学生

  李艳和她的同学们事后回想,从接站报到起,种种令人生疑的细节就不断出现,只是当时被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忽略了。

  8月23日,李艳带着家人凑的七八千元钱来到昆明。下了汽车,她按约定给负责招生的“老师”打电话,“老师”却让她自己坐公交车来学校。在云南财经大学门口接上头后,“老师”没有带她进校门,而是到了校园外面一栋叫“龙泉公寓”的住宿楼报到。

  在交了五六千元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后,学生们得到的只有一张盖有“高等教育缴费专用章”而没有明确收费主体的发票。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等证件以注册为名被收走后,连学校都没来得及多看一眼,学生们便被拉去一所军校军训。

  来自曲靖的学生宋维康说,军训期间学生中曾有传言,说毕业后发的不是财大的文凭。带领军训的“老师”们把传播消息的学生召集起来,严肃澄清说,毕业后发的是“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凭,以后不许再胡乱猜测。

  原定一周的军训延长了一个星期,直到9月6日学生才回校。

  汽车在财大校园里绕了一圈,“老师”指着一栋楼房对学生们说,那是你们的宿舍,正在装修,还要等10天,现在要暂时在外面找地方住。随后,学生们被分别安顿在财大附近城中村的10余家小旅馆和招待所中,有的两人睡一张床。

  这时不满的情绪愈来愈强,各种传言令学生们思想波动很大。愤怒的学生有的打电话报警,有的向媒体求助,并在财大附近聚集起来要求见校领导——不明真相的他们,此时仍然坚信自己是财大学生。为了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云南财经大学紧急将学生们请进校门进行澄清。直到这时,许多人才第一次听说“云南经贸进修学院”这个名称。

  盗用高校名义违规发放入学通知书

  根据警方和云南财经大学的调查,这个招生骗局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云南经贸进修学院(以下简称“经贸学院”)是一所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自考助学的民办社会培训类机构,根本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的资格。但在对外宣传资料中,该校常故意省略校名中的“进修”二字,刻意模糊办学性质。

  据悉,早在2008年,该校就因未能通过昆明市教育局教学管理评估而被责令暂停招收新生。虽然至今也未完成整改,但该校隐瞒了这一事实,转而寻求与财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学院”)合作。今年5月,两校签署了教学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云南财经大学高职学院与经贸学院分别为成人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考方和助考方。也就是说,双方在本科层次招生办学上并无任何合作关系。

  但今年高考结束后,经贸学院私自以财大高职学院的名义向低分考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招收“本科”学生。记者在一位考生收到的通知书上看到,封面印有“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通知书”字样,封底是财大图书馆的照片,内页有云南财经大学标志,落款为“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加盖公章。而该校向财大高职学院送审的则是另一个版本的入学通知书——封面印的是“云南经贸学院”,落款也是云南经贸学院,并加盖公章。

  早在今年8月初,云南财经大学就发现被盗名并向云南省教育厅作了汇报。当时,经贸学院院长赵永刚称发出了1000多份假通知书。按照其提供的名单,云南财大招生办一一打了电话,提醒学生们不要上当。但经贸学院并未就此收手,而是以铺天盖地之势继续发放入学通知书,后经查证,发放数量竟约有2万多份。

  这些通知书被其聘用的大量临时招生人员送到了各地低分考生的手中。所有的招生人员自始至终都冒充是云南财经大学的老师。

  这个庞大的招生体系以高额回扣为支撑,扩展到西藏、广西等省外地区,渗透到田间地头。招生人员每招来一个学生可得2200元回扣,以至于一些中学班主任也加入其中。到了后来,当有学生发现受骗时,因为学校不肯退钱,就回去再招来自己的同学以挽回损失。

  接到新生后,“老师”们先带学生在财大校园里转一圈,指点“你们在这儿吃饭,在这儿上课”,又不无歉疚地说,校内宿舍安排不下,只能暂住在校外,接着又送去军训。

  大规模覆盖、欺骗性宣传和传销式的招生模式吸引来了上千名学生。由于只能解决600多人住宿,这所学校只好在各类小旅馆、招待所租房,并企图用谎言安抚学生,却最终穿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