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人日报:“无精打采”的政府网站该打起精神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29  国际在线

  近日,有网友发帖批评四川省德阳市发改委对网民回复均是一个“模样”,像是“机器人”在办公。该帖立即引起网友热议,认为有些政府网站“作秀”、“不作为”,其背后暴露出管理者慵懒傲慢的官僚习气。记者调查发现,四川省部分政府网站确实存在“市长信箱”形同虚设、注册登记难、网页信息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见9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无精打采”的地方政府网站,显然不是一地的“胜景”。说地方政府不好“打扮”、不会“收拾”,显然不合现实:论创意,能异想天开地给荒山刷绿漆;论出手,摩天大楼争着破纪录;论胆识,可以一次次甩出山寨地标当噱头;论厉害,为了“形象”不惜跨县、跨省追捕……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网站一直蓬头垢面着,任你批评也好、诘责也罢,就是“长睡不醒”。实在不行,就敷衍塞责成了“游戏版”:踢皮球、打太极,装聋作哑,爱理不理。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每年都会搞一次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2008年度评估结果显示: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了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为100%,地市级是99.1%;但另一组数据却让人汗颜:全国的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网站的维护预算年年“天价”,另一方面是一些政府网站“长睡不醒”,且“大多很脆弱,易受攻击”——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网站管理运营模式实在令公众郁闷、纠结。

  商业网站花枝招展,政府网站蓬头垢面,一言以蔽之,“绩效”使然。因为商业网站需要靠服务与质量生存,自然就有了刷新、更新、创新的动力;而一些政府网站往往“不差钱”,且受众的评价与反馈不能决定网站的命运,自然也就懒得搭理公众。如今的某些政府网站,对信息公开或公众知情权的道理不以为然,电子政务的架子搭完,似乎就万事大吉。

  政府网站被“盯上”、遭遇民意的质疑,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有点冤枉。其实,地方政府网站的景况,与现实中的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逻辑相关。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电子政务也只是实体政务的平台延伸:你对来大厅办事的百姓秉持怎样的姿态、对政务流程坚守怎样的理念,也如实地在网络上显影出来。

  眼下而言,网络时代,如何保证网上民意通道的畅通,最现实的是要出台有效的电子政务激励机制,扭转成天围着GDP转的行政理念。(邓海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