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歌剧首次登陆俄最高艺术殿堂马林斯基剧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圣彼得堡9月13日电 题:中国歌剧首次登陆俄最高艺术殿堂

  中新社记者 田冰

  “木兰花,木兰花,女儿一样娇艳,男儿一样挺拔”。9月13日,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度以全场“无扩音”方式,联袂众艺术家和著名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为俄罗斯观众呈献一席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中国民族歌剧盛宴《木兰诗篇》。这也是中国剧目首次登陆俄罗斯最高艺术殿堂。

  “二代木兰”倾情演绎巾帼经典

  由总政歌舞团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首演,曾在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大剧院等中外著名艺术场所演出,为中国歌剧赢得了世界盛誉,开创了“中国歌剧”新模式。作为俄罗斯“汉语年”活动的重头戏,继《木兰诗篇》“谭晶版”9日晚唱响克里姆林宫大剧院后,“雷佳版”花木兰再次惊艳马林斯基剧院。

  跌宕起伏的旋律、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服饰,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与富丽堂皇的剧场交相辉映。剧中的雷佳时女时男、亦柔亦刚,将女扮男装的木兰细微的情感变化演绎得丝丝入扣,坚实的唱功与完美的舞台表现引领着观众走入木兰的内心世界,极富穿透力的嗓音和娴熟的剑舞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当最后一幕《和平礼赞》响起时,现场观众纷纷起立鼓掌,掌声、叫好声响彻剧院上空。

  卸下“木兰装”的雷佳难抑内心的激动:“马林斯基剧院作为俄罗斯的最高艺术殿堂,对于艺术水准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这场演出是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完全是靠人声的自然共鸣和他们的乐队来合作,所以我们不敢懈怠,要尽全力演好。”

  雷佳对记者说,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者,能在俄罗斯乃至东欧文化艺术中心最棒的剧院演出中国的歌剧,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面对艺术修养很高的俄罗斯观众,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掌声、不绝于耳的喝彩声,真是觉得非常幸福!感觉我们中国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已经开始被认可”。

  作为昔日的皇家大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在其近230年的历史中,是俄罗斯舞台艺术的象征,并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戏剧音乐作品曾在这里首演,其中不乏柴科夫斯基、格林卡、鲍罗丁、穆索尔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名家代表作,并培养出一批批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和舞蹈家。她和莫斯科大剧院一样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格最高的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同时也是第一支走进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国外艺术团体,曾在2007年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揭幕演出。

  传承创新中国歌剧首登俄艺术圣地

  马林斯基剧院首席指挥兼艺术总监捷杰耶夫对《木兰诗篇》赞不绝口:“这是第一个在马林斯基剧院演出的来自中国的剧目,而且还是歌剧。演员的共鸣和音色很好,‘木兰’演唱的很完美!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合作。”据悉,圣彼得堡方还将以市府的名义给歌舞团颁奖。

  演出结束,大幕拉上后,雷佳和众艺术家们一次次在掌声中出来谢幕。观众席上,总政歌舞团的一位领队对身旁的俄方官员说,要多向俄罗斯学习文化艺术,这位官员连忙说:“你们已经非常棒了,非常优秀!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木兰诗篇》总导演、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对记者表示,雷佳和众艺术家的表演和演唱非常自然到位,整个团队的精神都特别饱满,俄罗斯观众确实理解了《木兰诗篇》的主题,理解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

  谈及《木兰诗篇》征服观众的缘由,李福祥用“异态同构”来归结该剧的创作与表演特点:身穿燕尾服的西方乐队与身着中国历史服装的演员同台;以西方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家谱写的中国乐曲;以西方歌剧形式表现中国的传统故事;西方歌剧的指挥与乐队通常深处乐池不露面,而在《木兰诗篇》中他们却成为舞台上的一部分,令人有穿越时空之感,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没有人提出异议,观众和评论家都接受,说明我们的创新是成功的。”

  不过,李福祥强调“越是民族的精致的,就越是世界的”。他说,所谓中国歌剧,“中国”二字就是我们的根。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在该剧中就得到全新体现。比如“剑指”,西方歌剧中并没有,但“木兰诗篇”有。比如以中国特有的“五声调式”结合西方艺术语言,使作品浑然天成,既为西方观众所认可,也凸现中国民族音乐的巨大魅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