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右手五个茧,左手三个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54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黄海华

  初次见面,环卫工人傅小琴有些犹豫地伸过手来。记者轻轻一握,觉出了手的粗糙。她摊开双手,右手五个老茧,左手三个老茧。

  再看其他环卫工人的手,无一例外的老茧像是一种职业标志。有的人手上还有道道或深或浅的口子,那多是在掰开垃圾袋的不锈钢扣夹时划伤的。“干活就靠这双手,右手用得多,老茧自然也多。”

  已是晚上10时,日本馆最后一批排队游客刚刚进馆。傅小琴和她的工友们,立即进入围栏区域清扫。她们拿着大笤帚先把垃圾往一个方向扫,再把一条直线上的垃圾向前推,角落里的垃圾则用笤帚卷一卷顺势带出来。不到5分钟,刚才还散落在四处的垃圾已扫在一起。“这种笤帚特别好用,都是我们自己扎的。”以前从未扎过笤帚的傅小琴,现在不到10分钟就能扎出一把。不过,就算是“特别好用”的笤帚,用不到一个星期也得坏,“因为游客多,垃圾也多。”

  从日本馆走到休息室,需要20多分钟。为节省体力,傅小琴和她的工友们一次也没去过,都是原地站着休息。后来,附近的安保人员休息室向她们开放,这才能够坐下来休整片刻。

  “园区里最多的就是垃圾桶!”夜色中,环卫工人们自豪地说。这些垃圾桶闭园后会去哪里?深夜11时许,记者来到园区西南一角。这里每晚轮流清洗各片区的垃圾桶。刚走近,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清洗员周女士穿着高帮雨鞋,正利索地用龙头冲洗着垃圾桶。她和另一名工友一晚上要清洗200多个垃圾桶。谁会想到,“淹没”在众多垃圾桶中的她,曾是一位家境宽裕赋闲在家的全职太太。伸出手来,手指白皙修长,却多了几个老茧。她不愿多谈自己,“正好儿子上寄宿高中,看见招工就来了。”工作又臭又累,后不后悔?“习惯了,就不觉得臭。来就是想为世博做点事情。”

  和周女士一样,还有一群环卫工人彻夜见证着夜的黑。他们负责把广场的垃圾装进压缩车,再送往半个小时车程外的徐浦码头。深夜12时,记者跟随垃圾收运员朱斌海来到宝钢大舞台后台。白天的光鲜褪去,眼前尽是垃圾桶。根据朱斌海的经验,这么多垃圾没有40分钟清理不完。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他们熟练地把垃圾桶放上传送带,桶里的垃圾自动倾倒进车。有时,难免一些垃圾洒落下来,朱斌海和同事们就俯身蹲下,用手捡拾。尽管气味扑鼻,却没有一个人戴口罩——汗一身身地出,戴着口罩更加不透气。

  一天220吨!这是浦东园区广场日产垃圾的最高纪录。最多时,朱斌海和同事们在园区和码头间往返了5趟,仅安检就来回检查10次。“有时累得眼皮直打架,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在晚上美美地睡一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