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客站片区将打造防灾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09:55  舜网-济南时报

  ■由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规划5条救灾通道、7条一级避灾通道、多条二级避灾通道

  什么才是功能完善的绿地?不仅能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让居民休闲,而且还要提供防灾避险场所。记者昨天了解到,根据《西客站片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西客站片区未来的绿地就具有以上功能,将规划打造防灾公园体系。

  三大类公园撑起防灾避险

  根据规划,西客站片区将建设由避难通道紧急联系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充分发挥此类公园的综合防灾功能。

  中心防灾公园是容量较大的城市和区级公园绿地,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的居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救灾中心、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此类公园主要是提供大面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生活的场所。此类公园将拥有完善的设施可供庇护的场所,设有公用电话、消防器材、厕所等设施。另外,还将预备安排救灾指挥房、卫生急救站及食品等物资储备库的用地、直升机停机坪等。根据规划,这类公园将满足步行0.5-1小时之内到达的要求,服务半径2-3公里以内。

  固定防灾公园将用作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主要以暂时收容无法直接进入中心防灾公园避难人员为主,以等待救援的方式,经由引导进入层级较高的中心防灾公园,配备自来水管、地下电线等基本设施。此类防灾公园是整个防灾公园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受灾市民防灾避难以及避免和减少伤亡来说十分重要。规划要求,此类公园满足步行5-10分钟内到达,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紧急防灾公园是灾害发生3分钟内人员寻求紧急避难的场所。这种公园是针对个人自发性避难行为,指定区域内现有的开发空间为主要对象,设置在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员聚集区附近。规划要求步行3分钟的距离内应该均匀设置紧急防灾公园,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片区内道路均可临时避难

  专项规划确定,结合片区公园绿地、广场布局防灾避灾据点,通过城市主次干道规划各级避灾救灾通道。片区内道路都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使用。

  据悉,西客站片区规划救灾通道共5条,包括南北向的二环西路与腊山河西路,东西向的北园大街延长线、张庄延长线、经十西路;规划一级避灾通道共7条,包括南北向的站西路、大金路、腊山北路及由原机场跑道改造的城市道路,东西向的包括清河西路、济西路、站前路;规划二级避灾通道多条。这些道路将形成完善的城市救灾避灾交通网络,连接起片区各级避灾据点。

  规划设置的一级避灾据点为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将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区内;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米以上,并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将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此外,避难通道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道;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将规划宽度10-30米不等的绿化带,保证发生灾害时道路畅通。

  避难绿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人

  规划确定,西客站片区的绿地应分布均匀、位置适中、服务半径适宜,突发灾害发生时居民可迅速疏散到绿地。

  根据规划,作为应急避难的城市绿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人。规划建议作为紧急避难场所如小区专用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校园等的服务半径在300-500米;临时性避难场所如区级公园绿地半径在500-1000米。

  除了防灾公园以外,广场、体育场、操场、停车场、学校、人防工程、寺庙、空地等都可以选择避难场所。规划确定,可将有一定规模的已定防灾公园建成具备两种功能的综合体:一是平时履行休闲、娱乐和健身等功能;二是配备救灾所需设施和设备,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能够发挥避难场所的作用。(记者鞠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