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信阳政府出资兴建解困楼 拆迁户不愿搬成废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1:04  国际在线

  政府兴建解困楼 多年来很少有人住 产权无人登记

  

河南信阳政府出资兴建解困楼拆迁户不愿搬成废楼

  因为漏水严重,这间房霉味很大。

  “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房子,可我却是有房不能住,有家不能回。”昨日,家住(河南)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的王先生苦笑道。王先生住在三楼,由于四楼的居户常年不在家,导致王先生的家渗水严重,无法居住。王先生四处奔波,却始终无法找到该房屋的所有人。

  王先生所住的房子是一栋解困楼。1992年,原信阳市房产局为拆迁的贫困户修建的。但因为不通水电和远离市区,部分拆迁户不愿来此居住。因为无法组织业主委员会,也没有主管单位负责,该楼无人管理,几乎成了废弃楼。

  解困楼几乎成了废弃楼

  该解困楼位于信阳市金牛山107国道100006地号。楼上的多数窗户玻璃已经破碎,院内垃圾如山,没有一名管理人员。

  记者沿着2单元肮脏的楼梯上到三楼发现,在通往四楼的楼梯上,堆放着一些破砖和丢弃的家具,显然很久没有人从这里经过。记者上了四楼,一间房门大开着,房内什么都没有,到处是漏水的痕迹。

  记者来到三楼的王先生家,还没进屋,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屋里更是一片狼藉。王先生说,他是第一批入住解困楼的住户。当时,他花了2万元买了这一套房。但住进之后,才发现问题不断。水电没有接入,他自己只能向自来水公司和电业部门申请,接通了水电。十几年了,这里实在住不下去,只得另外租房住。

  王先生对面的邻居告诉记者,现在除了一层的门面房有人常住之外,楼上只居住着10户人家,大多为留守老人和租房的贫困户。

  据了解,该楼是原信阳市房产局(现为浉河区房屋管理局)1992年为中山路被拆迁的贫困户们修建的解困楼。该楼为四层砖混结构房,总建筑面积1483.18平方米,可解决20户职工入住。

  20户住宅房产权不知归属

  今年夏天,楼上房子严重漏水,王先生家里再次一片狼藉。王先生决定找出楼上的房主,自己出资让他维修。

  通过市长热线,王先生了解到解困楼的根本功能是解决中山南路拆迁户和市区重建的“困难户”,他来到浉河区房管局,希望能找到解困楼中间单元四层的产权人,房管局有关人员让他到老城房管所和车站房管所去查,但两个房管所的有关人员都不知道他楼上房屋的产权归属谁。

  浉河区房管局房管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时间久远,再加上信阳市城区建设改制,现在不知道“解困楼”各家的产权属谁,他们也没办法帮助王先生。

  据王先生到信阳市房屋产权档案馆查询得知,解困楼目前没有明确的产权人,他居住的那个单元四层房屋无人登记,也无任何买卖。王先生发现,这个解困楼实际办理房产登记手续的只有三四家。

  “人人都喊房价高、没房子住,可解困楼建好了咋就没人管理?到底谁是解困楼的产权人,难道就这样一直让它闲置?”王先生说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浉河区房管局房管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这座由政府出资兴建的解困楼建成后,安置了一些贫困户,但有些人没有住进去,导致了一些遗留问题。

  她说,以前政府没有把物业管理和楼房建设联系在一起的相关文件,导致浉河区旧城区的一些楼房没有纳入物业管理,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像这栋解困楼所面临物业管理和产权问题的楼房还很多。现在政府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准备按照国家《物业法》出台一些相关文件,处理这些遗留问题。

  同时,她建议,这些楼房的住户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实行物业管理,靠大家集资来维修公共设施。(何正权 刘万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