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1:20  国际在线

  

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南京是记载国耻之地,更是承载荣耀之地。

  1937年12月,在日本侵略军屠城后的血腥恐怖的日子里,在离中华民国总统府不足千米的毗卢寺内,曾发生过两个普通年轻人冒死密藏日军屠城血证的感人壮举。当枪弹、刺刀、鲜血和惨叫声组成《屠城血证》的画面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又一次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的往事!

  一

  生前居住在南京市四条巷的吴旋(原名吴连凯,1998年在南京去世),曾经为了保存一本内存16张照片的灰黄色硬皮相册,提心吊胆地度过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

  那年吴旋才18岁,为了谋生,他参加了“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日本教官和政训员嘴里喊着“中日亲善”,却常常对学员们恶语中伤、拳打脚踢。吴旋和100多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白天学发报、学旗语、学架线,夜晚就睡在市中心毗卢寺内的佛堂里。

  那天早晨,还没有吹起床号,吴旋就小跑着穿过绿竹掩映的小径,直奔后院的厕所。走进禅院低矮的茅房,他发现在砖墙脚下的茅草丛中,有一个灰蒙蒙的东西。

  这是一本用硬纸装订的巴掌大的相册。翻开第一页,吴旋不由得毛骨悚然、头皮发涨:原来相册的右上角写着一个很大的空心字“耻”,“耻”字下面是一柄带血的刺刀,刀尖对着鲜红的心脏,心脏被刺穿了,鲜血淋漓!往后翻,是一张又一张的照片。吴旋的心震颤了,他的手在发抖,连上厕所也忘记了。16张二寸半大的照片上,全是日本兵挥刀杀人、开枪打人、端枪刺人、挖坑活埋、奸淫妇女的惨象。照片上的日本兵耀武扬威地嬉笑着,而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都低垂着头,面对侵略者的刀枪,木然地等待着污辱和屠杀。

  他不敢再看了,他怕。照片上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吴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朝四周看了看,没有人,于是忙把相册塞进怀里,又用手在夹衣外面摸了摸,他的心跳得很厉害。

  时隔半个多世纪,他才得知,原来,1938年1月的某天,经历了6周疯狂血洗后的南京城,刚刚恢复社会秩序。在“华东照相馆”里,年方15岁的学徒工罗瑾(2005年2月5日,因病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在为一个日军少尉军官冲洗两卷120“樱花牌”胶卷时,发现其中有多张是日军砍杀中国军民与奸污中国妇女的照片。他激愤难耐,就偷偷多加印了几张,作为日军屠城的罪证保存起来。后来,他将这种记录日军屠城血证的照片积累到30多张。为了保存这些照片,他精心装订了一个小相册本子,挑选出16张血腥屠城的真实照片贴上去,并在封面上画了一幅图:左边画了一个深红色的心脏,中间画了一把刺进心脏的利刃,滴着鲜血,右边用红色写了一个空心美术体的、正方形的“耻”字,在字下面还画了一个问号。为了悼念死难的同胞,他又特地将心脏、利刃、“耻”字的四周勾上黑边。他当然知道私藏这些日军暴证的照片是要被杀头的,但为了将来有一天能用这些证据控告侵略者的疯狂罪行,为被日军杀害与侮辱的千千万万中国同胞讨回公道,报仇雪恨,他必须这样做!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本相册保存了两年。

  1940年5月,17岁的罗瑾为了糊口,考进了汪伪政府的警卫旅直属通讯队,与吴旋成了同学。

  罗瑾以为这儿较安全,就将相册藏在自己的床下。1941年初的一天,同在毗卢寺内培训学员的伪宪兵二团为迎接汪精卫来训话,在检查中发现了一颗来历不明的手榴弹,于是在全寺进行了大清查。罗瑾为逃避搜查,紧急之下在茅房的砖墙上掏空一个洞,将相册塞进去,糊上泥巴。岂料几天后发现相册竟不翼而飞。为了防止意外,罗瑾从此逃离南京,隐居在福建省大田县。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风声小了一些。1941年秋天,集训队的学员即将毕业分配。

  还没有吹起床号,吴旋就起来了,他装作整理衣物,将这个相册塞在小皮箱的底层,上面是书和新买的衣服。吃过早饭,他来不及和同学们一一告别,便提着那只棕色的小皮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毗卢寺,骑上自行车到了通济门。这时,他的一颗绷紧的心才放松,他觉得自由了。

  从此,这本血迹斑斑的发黄的相册一直藏在他的小皮箱里。有时夜深人静,他也会关好门窗,打开箱锁,从衣服底下拿出来翻看。这些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这个青年人的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