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4:27  国际在线

  ——专访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常思聪):2010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13日在中国北方城市天津开幕,来自全世界1500多位政界、商界要员及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冯慧兰女士作为东盟地区的代表之一出席了本次论坛的讨论会。

  今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东盟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冯慧兰女士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印尼的国际竞争力,而并非像此前有人担心的会削弱东盟国家的竞争力。她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改善我们的竞争力,在刚刚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印尼从此前的54位上升到第44位。教育持续得到改善,各个组织活力得到增强。总的来说,印尼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加强和改进。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搭乘中国这列高速开动的经济列车是广大东盟国家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因素,然而,他们同样也存在有各种忧虑。特别是在传统的制造业当中,担心遭受中国出口冲击的呼声非常强烈。自贸区在启动之初曾遭到印尼部分行业的抵制,部分行业组织以自贸区将使印尼企业倒闭为由,要求印尼政府推迟实施自贸区。然而,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印尼从中国这个世界主要市场中受益匪浅,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了印尼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冯慧兰女士此前曾表示,不可能所有经济产业都能通过自贸区获益,印尼方面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自贸区的框架下实现两国“双赢”是重要目标。她说:“特别是在与中国的贸易当中,在5年时间内我们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倍多,而我们双边也建立了一个长效的工作组机制,以便解决在自贸区运行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平息来自印尼国内的,特别是来自钢铁、纺织等行业的不安。我希望中国能够在与印尼的贸易当中不仅仅是贸易伙伴的角色,还能够更多的向印尼投资,参与印尼更多的建设。”

  自今年9月开始,印尼工商会联合印尼贸易部、印尼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决定开始对进口商品实施新的管理规定,要求所有进口食品或非食品类商品标签上必须用印尼语注明商品成分、副作用等内容,以此作为非关税壁垒加大外国商品进入印尼市场的难度。这一规定被认为是自贸区发展的一个倒退。对此冯慧兰女士表示,印尼此举并非为自贸区设置贸易壁垒。她说:“我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也需要标注中文说明,我们此举旨在保护广大印尼消费者的利益,在他们购买商品的时候,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商品的各种信息。这并非是一种贸易壁垒,而是所有国家贸易标识规定的一个通行规定。”

  作为区域内的发展中大国,印尼同样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新兴发展中国家所普遍面临的崭新课题。对此,印尼已经行动起来,力争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走在亚洲的前列。她说:“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例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我们将减少26%的碳排放量,同时还在能源、交通和林业等方面拥有诸多的项目,所有的这些举措都旨在提高印尼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

  最后,冯慧兰女士表示,印尼是发展中国家的成员,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应该有更大的话语权,让大家理解印尼的看法,印尼也有信心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成为广大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言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