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奇黄永玉 2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5:00  深圳晚报

  

传奇黄永玉28

  【李辉 著】

  上期回放:

  当北京的国画家瞬间飘零时,身在杭州的另一位国画大师潘天寿,也成了众矢之的。

  与北京一样,上海也拥有星光灿烂的国画家群体,上海中国画院与北京画院南北呼应,支撑起中国画的大厦。如今,在美术风云吹打下,这座大厦千疮百孔,瓦砾满地。

  这里有必要,将京沪两地中国画院的历史略作勾勒。

  京沪两地中国画院的成立,源于1956年2月陈半丁、叶恭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共同提交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提案。据《北京画院、上海画院五十年》一书介绍,陈半丁、叶恭绰的这一提案得到时任总理的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重视,当年6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会议,通过了文化部提出的“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文化部指派李长路会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华君武、上海美术家协会的赖少其分别筹建北京中国画院(后易名为北京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无疑,京沪两地中国画院的创立,主要是为了汇集优秀国画家,振兴中国画的创作。

  1957年5月北京中国画院率先成立,此时仍健在的齐白石出任名誉院长,叶恭绰任院长,陈半丁、于非、徐燕孙、崔子范任副院长。画院另成立有院务委员会,除前面几位外,出任副主任的还有叶浅予、胡佩衡、王雪涛、张仃、石鲁等。

  上海中国画院1956年8月成立筹备委员会,赖少其为主任委员,傅抱石、潘天寿、唐云、王个、谢稚柳、吴湖帆、贺天健、刘海粟等12人为委员。这一名单中,除上海画家外,还包括了南京的傅抱石、杭州的潘天寿,可见最初有意使上海画院汇集沪宁杭三地画家,这也可能与当时行政区划中仍设立华东局有关。

  上海中国画院的正式成立是在1960年,丰子恺任院长,王个、贺天健、汤增桐任副院长。此时,华东局已撤消,故傅抱石、潘天寿均不在此列,画院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中国画院。

  据我有限了解,上海美术界的“文革”小报的编辑出版比北京等地更为系统,如前文曾涉及到的关于丰子恺、齐白石的专辑,均出自上海。除此以外,从旧书网上见到过上海出版有一本直接针对上海中国画院的批判集《砸烂黑画院——毒画毒文毒诗毒章批判专辑(第五集)》(上艺司上海中国画院红旗革命造反队、工总城建局水泥成品厂工人革命造反大队、上海市业余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业革会》编印),即直接针对上海中国画院。彩色封面上,一只大手挥舞一支毛笔。

  遗憾的是,我未获得此专辑。不过,这一缺憾,在另外一本刊物上得到弥补。由新北大《文化革命通讯》编辑部出版的该刊物第十六期(1967年8月)上,发表了一组《黑画剖析》,其作者为参与编辑《砸烂黑画院》一书的上海艺司中国画院红旗革命造反队,相信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

  《黑画剖析》集中讨伐上海中国画院,从院长丰子恺,到画院其他重要人物,如王个、唐云、贺天健、吴湖帆、程十发等,少有幸免。

  在《铲除美术界的修正主义黑线》专号上发表的《把“全民文艺”的黑样板——“上海花鸟画展”砸个稀巴烂》,这样批判贺天健、王个、唐云、朱屺瞻等人的画作:

  从来以山水画专家自封的反动学术“权威”贺天健,竟也为了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丢掉他的“专业”,大画其蔬菜。小品《霜下隽腴》被美术界党内走资派吹捧为“清腴引人”的可口之物,但给观众看到的只是两棵有干有叶、久经风霜摧残的白菜。这是出于市场蔬菜较紧张之际的毒画,其含意不是很能引人深思吗?

  《春光》是反动学术“权威”王个的作品,画面上几株残落的蚕豆花和油菜花,据他自己说是代表新中国的大跃进,背景衬托着一枝红艳的桃花,人们有“三月桃花一时红”之说。王个把我国伟大的大跃进用短命的桃花来作比,其用心又何其毒也!

  就在这个画展里出现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唐云的一幅残荷——《红莲翠羽》,被捧为“婀娜里透出新生峭拔的气势”,真是欺人之谈。唐云为了反对表现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大画其“残荷败柳”,说什么“从侧面描写有生命力的残荷”,这与他学八大山人,画“白眼看青天”的禽鸟小鸡,厌恶人世的反动本质没有什么两样!

  大资本家老剥削鬼朱屺瞻的《杜鹃花》上,特意题上唐人“杜鹃花发鹧鸪啼”的反动诗句,借民间传说中的鹧鸪啼血,来为他们失去的“美丽天堂”而哀鸣,真是反动透顶!

  下期预告:

  “文革”初期批判“文艺黑线”时中国画遭遇的窘状,为1974年的“黑画事件”埋下了伏笔。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