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军太平洋太司令威拉德:对华态度警惕而务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5:24  国际在线

  浩瀚的太平洋两岸屹立着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有美国最大的军事集群。领导这一军事集群的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有分析称,在中美关系中,有时美国太平洋司令的言论可能比美国国务卿的言论更能引起舆论的重视。威拉德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干起,曾长期在亚洲服役。与前任太平洋司令基廷相比,威拉德似乎更难以捉摸。他曾表示欢迎未来的中国航母访问夏威夷。当中美在黄海和南海的矛盾升级后,威拉德又在韩国和菲律宾频频向中国放狠话。威拉德曾在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中当过飞行指导,客串过苏军飞行员。有分析称,经历过冷战的威拉德在太平洋似乎找到了新的战场,他是否会在亚太上空重演“壮志凌云”,人们拭目以待。

  威拉德之所以能当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是因为他有真正的作战和一线指挥经历。威拉德拥有36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和850次以上的航空母舰甲板着陆次数。另外,他有大区域、大编制部队的指挥经验,熟悉美军的作战原则和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他曾长期在太平洋舰队任要职,担任过驻日本横须贺的美国第七舰队司令以及太平洋舰队司令,在美国海军中有“太平洋问题专家”之称。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军全球六大战区司令部中最大的一个,通过国防部长向美国总统汇报。该司令部掌管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空军、太平洋陆军和美国太平洋海军陆战队四大作战力量。其中,太平洋舰队有5支航母战斗群,180艘舰艇,1500架战机和10万军人及文职人员;海军陆战队有8.5万人,占全美海军陆战队军力的2/3。而该战区覆盖地球表面一半面积,从美国西海岸到印度西部边境,从北极到南极,跨越36个国家和地区。这片地区大国林立,世界上最庞大的几支军队汇聚于此,美国在该地区有5个盟国及25万常驻军队,可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不光是军事家,还得是“外交家”。就在前不久,威拉德还跟日本首相会晤,谈日美安保等问题。

  作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的职责是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他不光考虑美国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保护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在这一地区的安全。随着中国的崛起,两个大国在太平洋的潜在冲突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现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时常会在听证会上提及中国军队的“野心”和“威胁”。威拉德曾发表强硬看法,称美国已在中国近海作业了150年,“没打算做改变”。今年5月,他甚至表示“我们看管着南中国海、东中国海”。

  与此同时,威拉德又被美国媒体称为“对华接触派”。他曾数次表示美国既应把中国当潜在对手,也应把中国当做盟友来接触,建立成熟的美中军事关系。威拉德认为,只要有利于美军接触、了解中国军队,不管是高级军官会晤,还是联合演习,都值得提倡。他对中国的态度可谓是警惕而务实。他曾说,即使是军人出身,他也不愿轻易诉诸武力。在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中,他作为“小鹰号”航母舰队司令,对控制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华盛顿的“新保守派”想把“小鹰号”派往事发地区巡航示威,最后由于“接触派”抵制,才没有让局势进一步恶化。威拉德说,自己在新位置上将推进中美军事交流,“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与中国推进富有建设性的关系。”

  威拉德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海军战斗机军械学院任教。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即以这所海军精英学校为背景。威拉德当时为影片担任飞行顾问,他不仅主管飞行动作设计,还亲自出演了苏联战斗机飞行员,与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美军飞行员有一段在空中较量的对手戏。他扮演的代号为“老鼠”的米格-28战机飞行员,被美飞行员发出的导弹击中。威拉德称这次“玩票”为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还给他的博客取名为“太平洋老鼠”。他回忆说,为了配合摄像机镜头,他们要飞得很低,还得玩些花招,这对飞行员来说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为了树立海军形象,传播军方文化,他认为还是值得的。

  威拉德在美军同级别高官中被称为“博客第一人”,他的博客文章数量和质量都在美军将领中排名第一。他的博客比官方网站有人情味,阐述私人观点,但又不像普通的私人网站,他从不谈私人生活,话题都是围绕工作,如军队建设、国家关系、人道援助、女性在海军地位、太平洋政局等。虽然开博时间不长,但他基本上几天或一周更新一次。他在博文中说,军队应该好好利用网络新媒体。他开博以来,收到众多反馈,很多来自外国网友,这更加深了他要在新媒体的“急流”中跟年轻“船员”一起航行的决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