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总理重申稳定房价的双重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20:22  国际在线

  9月13日,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的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讲话中,温总理既阐述了中国实施“一揽子”计划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不回避现实问题——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还强调了解决之道——为使中国经济实现更大、更持久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重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9月14日新华社)

  笔者注意到,温总理在解决之策中专门提到了住房问题,总理说:“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专门提到住房问题,释放了积极信号。

  众所周知,教育、医疗、住房是我国新时期三大民生问题,坊间甚至有人将之称为新三座大山,也许这种类比不够贴切,但这确实能是民意的一种呈现。因此,如果能及时化解这三大民生难题,就必能纾解民怨,凝聚民心,提振民众士气。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今年4月中旬以来,中央接连重拳出手调控楼市,掀起新一轮楼市调控风暴,被坊间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经现实反馈看,不楼市新政取得一定效果,前不久,有官员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从房价凝滞可以看出,今年4月之前的房价飙升已经得到了遏制。

  当然,还应该看到,房价凝滞与公众的预期还有不少距离,因为公众的期待是虚高房价能够大幅度下跌。而且还应该看到,如今处于“金九银十”的时期,是楼市的传统销售旺季,一些地方的房价又开始蠢蠢欲动,向上攀升。而坊间也开始担心调控政策不会持久发力,房价必然继续上涨,甚至报复性反弹,因此不少本来观望的待购者开始加入到购房大军之中。

  在这个关口,总理强调“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很显然,并非无缘无故,一方面这足以表明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不会变,中央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会停止,坊间不必忧虑和疑惧。

  另一方面也传递给地方政府一个信号,就是要继续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因为说到住房保障,总理还提到一句,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诚然,只有加大保障房建设,才能一圆住房困难群体的安居梦,也才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们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全国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地方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书。一旦按时完成既定任务,无疑善莫大焉。

  但是,如今全年已过大半,保障房建设的情况不够理想。据新华社《国家财经周刊》近日报道,不少地方的保障房建设,正面临质量难题、资金压力和地方政府建设热情的考验。也许正因为如此,近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在北京视察、江苏常州座谈时特别提到,在保障房建设中,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切实安排好土地供应,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稳定房价既靠兴建保障房建设,也靠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打击房地产腐败等等。日前媒体就报道了官商勾结的一个恐怖案例,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在担任贵阳市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的十余年间,先后收受70多个开发商“礼金”上千笔,大肆受贿上千万元。樊中黔作为开发商眼中的“红人”,多年来手握重权,与开发商极尽权钱交易,折射出诸多官员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行业领域纷纷落马的堕落轨迹。当官员与房地产开发商如此沆瀣一气,房价岂能不虚高?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日正式推出的“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上,网友留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反腐败、高房价等内容,这也足以说明高房价引起了公众的的广泛痛感,以及人们对腐败和房价虚高的严重不满。

  温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申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绝非偶然,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我们既可看到中央稳定房价的决心,也要看到稳定房价的难度。惟有按时保质保量兴建保障房,惟有摆脱土地财政,惟有继续出台持续有力的调控政策,公众或可吃上了定心丸,从而对房价稳定保持信心。(王石川)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