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年三选相”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1:10  京华时报

  14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民主党党首选举中击败党内大佬小泽一郎。日本政坛得以避免“一年三换相”,但“一年三选相”仍令人叹为观止。

  从选举结果看,菅直人赢得的国会议员选票仅略高于小泽,更重要的胜负之钥握在民主党党员、党友以及地方议员手中,而这些人的投票倾向易受舆论和民意左右。可以说,菅直人胜在民意支持高于对手。耐人寻味的是,民众支持菅直人,最主要的考量是不希望政坛持续动荡。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政坛动荡也在加剧。2000年以来,除小泉纯一郎政权维持5年之久外,其余时间平均不到一年换一次首相。民主党去年8月经众议院选举击败长期执政的自民党,首次实现政权更迭,但上台后也很快重蹈覆辙: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因为政治资金等事件波及,于今年6月双双宣布辞职;菅直人经过党首选举继位后不久,就因参议院选举失利,连任前景一度蒙上阴影,险些成为日本战后最“短命”的三位首相之一。

  在日本这个以生产耐久优质工业品著称的国家,政坛似乎是一条有“设计缺陷”的生产线,其终端“产品”——首相难称“耐久”,这背后有经济环境、政治生态、舆论氛围等多重原因。

  概言之,经济长期不景气,使民众极易对执政党不满;执政党为挽回民意,倾向于以首相和内阁辞职来尽快“灭火”;新组建内阁又很快沦为执政党内“分肥”平台,催生新一轮权力斗争。此外,党首选举与国会选举日程的错位,进一步加快了政局动荡频率。

  政局反复动荡,直接后果之一是容易出现“政治真空”。在内政层面,“政治真空”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同样,“政治真空”也会作用于外交领域,致使政策反复和决策缺位。有时候,角逐各方会为了选举利益采取短视的外交策略,从而危及国家的长远利益,个别情况下,“政治真空”甚至会给别有用心者“绑架”一国外交政策的机会。

  菅直人成功连任,应该稍能抚平民众和市场对政局不稳的不安心理,但小泽虽败,党内影响力犹存。考虑到小泽漫长政治生涯中屡试不爽的政界重组做法,一些观察人士担心,这场选举的后遗症可能为下一次政治动荡埋下隐患。

  据新华社电 记者冯武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