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危险时刻已经远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1:59  新京报

  “在这种情况下,我最紧急的任务就是遏止金融危机,阻止这场经济衰退变成第二次‘大萧条’。”

  当地时间2010年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亥俄州发表演讲。在公布500亿美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后,奥巴马呼吁国会通过一项总额2000亿美元的减税措施,希望缓解美国经济的衰退。

  两年前的9月15日,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标志着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爆发。此后,危机从发源地和重灾区美国蔓延到欧元区以及全球。两年过去,民众很难判断,危机是否已经过去。

  今年春季,美国经济呈现出加快复苏的迹象,但是二季度,复苏不仅没有继续,衰退迹象再现。美国的失业率8月再度反弹至9.6%,忧虑情绪与日俱增。

  纵观全球几大经济体,复苏前景变数犹存。日本经济毫无生气,经济地位被中国赶超;欧洲债务危机阴霾未散。刺激政策成为抵御危机的法宝。2008年,世界各国拿出了总计高达10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G20”取代“7国集团”,大国协商“同舟共济”。

  政府提供的信贷取代了金融机构的信贷。但结果是,政府信贷本身也遇到了问题,造成了另一轮主权债务的信誉危机。这不仅发生在欧元区,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都面临财政紧缩的压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警示,害怕的不是通胀而是通缩,“大萧条”期间,是否继续推行经济刺激方案的争论也十分激烈,他坚称,过早退出财政刺激只会重蹈历史覆辙,拖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甚至将重蹈“大萧条”的覆辙。

  目前,美国这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的总规模已高达3500亿美元,接近第一轮总额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一半。奥巴马近期连推基建刺激和减税计划,和“大萧条”期间通过猛拉基建刺激经济情形类似。

  如何拯救美国经济?到底是应该继续刺激,还是紧缩财政?争议声中,“二次探底”的预言不绝于耳。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持续10年之久,这一次,世界又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阴霾?(胡红伟)

  $ 名词解释

  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及“优惠级”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

  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房市泡沫破裂后,客户们的负担逐步加重,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引发次贷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尚不明朗,是否已经走出金融危机?是否会“二次见底”?低迷将会持续多久?哪些行业仍旧面临风险?政府的救市政策是否有效?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

  实体经济前景仍堪忧

  从金融市场来看,当前再发生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实体经济来看,前景堪忧,复苏的势头并不强劲,发达国家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可能都比较黯淡,要防止实体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进而再次转移到金融市场上来。

  当前美国启动了第二轮的刺激计划,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确实存在一个两难选择,即经济的持续萧条是否继续采取刺激政策,当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因为前期的财政政策导致赤字率很高、债台高筑,未来风险很大,但如果不继续刺激经济,那么经济会继续呈现黯淡的情况。因此,发达国家可能还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不会很快紧缩。

  如果这些举措还不奏效,那么下一阶段,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可能就会盛行,世界经济可能不得不进入萧条阶段。(胡红伟)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

  美国经济急需新引擎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目前美国经济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员工难以重返就业市场,高失业率仍在继续;二是在经历金融危机的逐步修正后,美国经济尚未找到新的引擎和支撑点。

  上世纪,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其大机器工业基础上。到上世纪90年代,网络股泡沫后,本世纪的美国经济重心渐渐转向以投行、资本市场等为主的虚拟经济。此次金融危机下,美国的虚拟经济体系和高杠杆做法备受质疑。

  目前来看,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不太可能,但在美国经济还未找到新的动力前,美国经济会持续不景气,而全球经济也将伴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可能出现波动。这个过程可能持续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苏曼丽)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

  经济筑底时间会很长

  造成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财政货币扩张和高福利化导致过度负债。通过进一步印钞票、国家信用贬值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天量的货币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很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目前,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游资的作用下,形成巨大的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一旦商品、能源、贵金属价格再度飙升或失控,将引发欧美国家的被迫性加息,全球的跨境资本将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回,引发新兴市场国家的危机。新兴市场将成为货币危机的爆发点。

  现在全球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的意见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轨迹很有可能是一个L形和U形,在底部的时间会很长。我认为,全球经济在2-3年内将保持低迷。(苏曼丽)

  世界银行集团东亚太平洋局首席投资官李耀:

  政府干预或延长危机

  上一年投资者们谈论的是V形、W形复苏,很多人在上一年判断说金融危机改变了“自由落体”式的下滑。从第一年年底到现在,中外人士更深刻地思考危机的成因和变化趋势,也在反思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反危机的政策建议。

  现在大家热衷谈论的方向改变了,不是危机何时结束,而是如果政府不干预,是否会更早结束。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如果政府不干预,是否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泡沫崩溃。

  政府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大失衡的问题和制度上的缺陷,而是延缓了危机,使得危机持续的时间拖长了,使一些问题隐藏了起来。

  (吴敏)

  $ 留声机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我撒谎了

  自己当初在说美联储不愿救雷曼时撒了谎,事实的情况是:美联储根本无力拯救雷曼。当初之所以不说“救不了”而说“不救”,这是当时(迫于无奈)的判断,因为金融体系当时正承受巨大压力,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告急。如果我们再这么说(救不了雷曼),只会进一步打击市场的信心,加重压力。

  ——2010年9月2日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美国越来越像希腊

  美国政府和国会中一度盛行的认为“美国举债能力很强”的观点有误导之嫌,美国与希腊的情况越来越相似,潜藏的财政危机相当严重,美国政府必须认真应对这一问题。尽管美国的金融机构已从金融危机中明显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还债能力,但银行在资本大幅增加前仍不愿放贷。在当前的看似平静之下,市场显露出未来前景不妙的信号。

  ——2010年6月18日

  $ 录影带

  麦道夫骗局

  2008年12月,伯纳德·麦道夫欺诈案浮出水面,该案被认为是金融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涉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受害者中既有对冲基金、犹太人慈善组织等机构投资者,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

  薪酬丑闻

  当华尔街陷入危机,并向纳税人伸手要求援资金后,金融机构高管动辄千万美元的薪酬让人愤怒。尤其是一些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仍然发放高额奖金,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

  2009年10月,AIG、花旗等7家企业25名薪酬最高的高管的现金薪酬被平均削减90%。2010年3月,美国财政部对5家大型企业的百余名高级管理人员发布“限薪令”。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