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课堂”里品味甘肃元素 兰州刻葫芦、临夏砖雕、庆阳剪纸等14个非遗展示精彩亮相世博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2:10  兰州晨报

  

“小课堂”里品味甘肃元素
我也来试试临夏砖雕。
“小课堂”里品味甘肃元素
81岁老太也在葫芦上刻名字。

  本报上海讯(世博会特派记者平丽艳 崔雪茜)小小葫芦,浓缩万千世界……打着“甘字号”烙印的兰州刻葫芦、临夏砖雕、庆阳香包刺绣等14个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了世界了解甘肃的另一个窗口。9月14日在宝钢大舞台传习区举行的“非遗小课堂”,不仅充分展现了甘肃丰富多彩、精美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甘肃活动周”再次成了世博舞台的焦点。

  9月14日下午3时,世博会“甘肃非遗小课堂”人声鼎沸,兰州刻葫芦、庆阳剪纸、环县道情皮影、甘南拉卜楞唐卡等8项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在世博的国际平台上揭开“神秘面纱”,卓尼洮砚制作大师卢锁忠、临夏砖雕制作大师沈占伟等来自甘肃的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在活动现场亮出“绝技”,和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进行互动。上至 80多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凡是进入“小课堂”的游客都亲自动手,心满意足地过了把体验“甘肃元素”的瘾。

  “以前我对甘肃的了解就是敦煌,真没想到甘肃还有这么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上海世博让我对甘肃有了全新的认识。”来自安徽的一位游客徜徉于甘肃“三民”(即民族、民间、民俗)工艺项目传习区,一会学学刻葫芦,一会又学起了洮砚雕刻……对呈现在世博舞台上的“甘肃元素”爱不释手。

  一枚直径不足两厘米的小金珠葫芦上,竟然雕刻有400多字的诗文和精美的图案,雕刻之细致、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个葫芦就出自阮氏微雕葫芦第二代传人阮文辉之手,正是这枚葫芦让阮文辉征服世界,获得了“亚太手工艺大师”称号,在传习区兰州刻葫芦的掌门人就是阮氏微雕葫芦第三代传人、阮文辉之女阮琳,阮琳不仅专门把父亲等家藏的几代刻葫芦大师的精品带到了世博会,还带来了从上世纪40年代迄今、从艺术大师到普通艺人的100多件兰州微雕葫芦。“作为民间艺术,兰州的葫芦雕刻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上海世博会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认识兰州刻葫芦。”阮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给各地的游客现场教授刻葫芦的技艺,也是她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一个心愿。其实,这也是参与此次世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省各位大师们的共同心愿。

  花絮

  “我要把庆阳剪纸传给外国人”

  何芸芬,地道的老上海人,已经转悠世博园好几次,但当她得知14日下午甘肃的非遗传承人要给游客手把手“传授”技艺时,还是再次买票前来,她选择了“庆阳剪纸”作为学习科目。

  何芸芬的老师是庆阳剪纸的中国非遗传承人贾生鑫,他的“教桌”前挤满了学生。

  “把纸折叠起来,再折叠一下,放在桌上,跟我画虎头!”贾生鑫的神情轻松自如,可包括何芸芬在内的学生们可一脸紧张。“慢慢来,画不好没关系 ,我给你们改。”一会工夫,在贾生鑫的帮助下何芸芬画出了一个虎头,但她不知道如何“下剪”。于是,贾生鑫给她做起了示范,一会工夫,虎头的大概样子有了,留下鼻子和胡子让何芸芬剪。

  “我剪好了!我剪好了!”经“大师”亲手指导,何芸芬上手很快。

  “我要把今天从大师跟前学到的手艺教给我女儿,女儿是做对外教育的,女儿也会把庆阳剪纸文化传授给外国人,我今天也算是在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意犹未尽的何芸芬说。

  本报世博会特派记者平丽艳 崔雪茜

  (下转A12版)上接A11版

  “临夏砖雕让我想起儿时美好时光”

  这是什么?这是啥做的?这是泥巴吗?面对国内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许多游客都被它独特的材质、精湛的工艺所吸引。“冰冷坚硬的砖头,色彩又那么单调,也能这样出神入化,我要试试。”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两位女生吃起了“螃蟹”。

  她们的老师是临夏砖雕中国非遗传承人沈占伟,沈老师在一块青砖上画出一个小小的茅草屋,并教授给她们基本的雕刻技法后,她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创作”了。不料拿起锋利的刻刀在砖头上一划,居然连个印子也没有。沈老师拿起刀做起了示范,轻轻几下下去,茅草屋顶的线条就出来了。

  “我还以为弄这个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泥巴差不多,没想到这么难。不过还好,今天在世博园的砖雕经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本报世博会特派记者平丽艳 崔雪茜

  “刻葫芦是我逛世博最好的纪念”

  雕刻精美的兰州刻葫芦也成了“小课堂”最热闹的地方。阮氏微雕葫芦传人阮文辉之女阮琳边手把手地教游客刻葫芦边说着,“先把葫芦拿直,然后用铅笔画出刻名字的位置,就像写字一样写下去,因为葫芦有弧度,所以刻字的时候一定要使点劲!”81岁的“老上海”孙仪华在阮琳的精心指导下, 一笔一画认真地在一个印着生肖的鸡蛋葫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老奶奶还在名字的下方刻上日期“2010年9月14日”。

  老人家又在阮琳的指导下在刻字的地方用油画棒涂满颜色,让渗透到刻痕中,再用抹布擦干净,大约5分钟时间,一个属于自己的葫芦就刻好了。孙奶奶的女儿告诉记者,听说举办甘肃活动周的消息,她专门陪着父母一起来看看。“这是我第一次刻葫芦,也是今天逛世博会最好的纪念。”老奶奶说。

  本报世博会特派记者平丽艳 崔雪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