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横纲对决” 菅直人大胜小泽 成功连任日本首相 多数民众不希望政权频繁更迭成决定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2:10  兰州晨报

  

“横纲对决”菅直人大胜小泽
14日,日本现任首相、民主党代表菅直人(右)和民主党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出席在东京举行的临时党代表大会(党首选举大会)。新华社照片
“横纲对决”菅直人大胜小泽
1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民主党临时党大会(党首选举大会)上,菅直人当选民主党代表后向支持者致意。

  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菅直人14日在党首选举中出人意料地以明显优势击败唯一竞争对手、前干事长小泽一郎,成功连任并将继续担任首相。普通党员、支持者及地方议员是菅直人赢得这场“横纲(日本相扑运动员的最高级别)对决”的关键。预计他接下来将改组内阁和党领导层,是否起用小泽这位大佬担任要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演说:两人齐打“梦想”牌

  民主党当天下午2时召开临时党代表大会。小泽、菅直人先后上台,作15分钟最后竞选演说,民主党国会参、众议员随后投票。

  日本媒体先前预计,大约30名国会议员没有明确表态,选举结果难以预测,由于民主党党首选举曾出现候选人发表演说后、议员开始投票前形势突变的情况,菅直人和小泽“最后的拉票演说”将成为当天焦点。

  而小泽和菅直人演说听起来居然几乎如出一辙:小泽说“我有梦想和雄心”,菅直人说“我也有一个梦”;小泽说,要让日本重振雄风,“把火炬传给下一代”;菅直人说,“要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交给下一代”。

  这两位民主党元老均回顾个人从政生涯,突出打破“官僚政治”这一坚持数十年的理念。不过,日本广播协会指出,虽然小泽和菅直人都强调改变“官僚政治”,但这并非日本眼下面临的最大难题,民众最关心经济复苏、老龄化社会和民生议题。

  民意:不希望政权频繁更迭

  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菅直人在国会议员票上与小泽基本持平,但赢在民意和舆论。日本媒体认为,菅直人得以连任表明,多数日本民众不希望政权频繁更迭,认为长期稳定的政权有利于重振日本经济和解决内政外交等问题。

  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投票计票结果先公布。菅直人获普通党员和“党友”票249点,小泽仅获51点。地方议员票上,菅直人获60点,小泽获40点。全场目光集中到接下来公布的国会议员票计票结果。

  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国会议员每票权重计两点,菅直人获412点,小泽获400点。

  这样,菅直人获721点,以达到过半所需612点胜出;由于他成功连任执政党党首,无需国会指名选举即可继续担任首相。小泽获491点,这位以擅长选战和后台操纵著称的“幕后将军”黯然告负。

  焦点:是否起用小泽担任要职

  菅直人胜选后誓言为“重新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赌上生命、付出生命”。他说,为把这样一个日本交给下一代,最重要的是保持全党团结。“我将竭尽全力,坚持让党内每一名成员都能展示他或她的能力。”

  菅直人当天傍晚在民主党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他尚未就改组内阁或调整党内高层人事做出决定。

  日本共同社分析,菅直人可能于下周早些时候完成内阁和党领导层改组,是否起用小泽担任要职将成为最大焦点。由于菅直人内阁上台以来呈现“脱小泽”姿态,能否保持党内团结将取决于他今后如何对待小泽和小泽派国会议员。

  从小泽所获400点国会议员票看,算是保住总计大约200人的小泽派和鸠山派“基本盘”。这意味着小泽势力犹在。

  菅直人和小泽在竞选过程中均强调保持全党团结,否认民主党将在党首选举后发生分裂,但双方阵营就执政方式和经济政策相互攻击,14日最后演说中,小泽批评菅直人应对经济不力,后者为自己辩护,并且明言反对“派系政治”。

  9月下旬临时国会开幕后,自民党等在野党可能利用民主党因党首选举产生的党内对立与政府展开周旋,要求早日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选举。小泽14日败选后会见支持者,面带笑容地说:“真心感谢你们的支持。我将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尽全力让民主党领导的政府取得成功。”

  据新华社9月14日电

  ■ 新闻分析

  菅直人连任将成中日关系转折点

  现在的日本处于政治、经济比较薄弱的时期,国内外也充满矛盾,因此菅直人在此时任首相有些“生不逢时”。日本政府现在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因此即使是菅直人这样大力推行改革的首相,其进行创新的空间也非常小。所以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外交方面,日本均不会因为菅直人连任有重大的突破。对于近期经历波折的中日关系,无论是谁当选日本首相,都会成为这段时期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中国与日本如今已经形成了和平发展、共同协作的新格局,这一结构在近期并未经历重大的变化。而菅直人的连任,可能是两国关系走向缓和的开始。

  据人民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