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问题都解决了谁还“乱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2:35  郑州晚报

  □晚报评论员 李记

  今年9月4日,江苏邳州论坛有网帖称:邳州教育局今年8月27日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文件称,去年以来邳州已有3名教师因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被拘留,广大教师“要注意形象,讲政治,讲大局,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乱说”。文件的真实性13日得到了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高福新的证实。(9月14日《现代快报》)

  高福新说:教育局并不排斥教师通过正确渠道反映正当诉求。问题是,当地教育局为教师们开辟了顺畅的渠道了吗?恐怕未必。报道中当地教师证实,去年以来,该地教师确实因为工资、招聘、公积金等在网上反映了问题。事后证明,教师们反映的问题都属实。如果常态的反映问题的渠道都足够通畅,教师们何必冒着被公安机关拘留的危险发帖?

  不管是工资、招聘还是公积金,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当地教师们面临的共性问题。不难推测,即便当地教育局确实提供了让教师们反映问题的渠道,但却没有给出让教师们“放心说话”的应有姿态:今天我如实反映了问题,明天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被穿“小鞋”,这赔本买卖没人愿意做。没有一个基本的、能让人放心说话的环境,谁愿意站出来当“出头鸟”?

  正是在这种“有话说不出”的话语环境下,教师们才选择了网上反映问题:网络发帖、网络举报匿名性的特征,为教师们反映问题提供了便利。在全国,类似的网络监督、网络举报,都因循了这样的特征。检视之下不难发现,如果网络监督、网络举报陈述的事实,确属夸大其词、造谣中伤、侮辱谩骂,公安机关按图索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查发帖人,并对其进行相应惩戒,公众自然会大力支持。也就是说,在现实中,我们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与法律,规范和约束网络监督、网络举报在正常的游戏规则内进行——完全没有必要麻烦邳州教育局再发一个红头文件越俎代庖。

  日前,“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引发了民众的一致热捧与欢呼。民众的欢呼声仍响在耳,邳州教育局的这纸红头文件向我们展示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由此看来,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非但需要恶补一下基本的法律常识,那种根深蒂固的为面子、为政绩肆意践踏公民正当权益的权大于法的思维,更需尽早剔除。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