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菅直人梦圆

  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菅直人14日在党首选举中出人意料地以明显优势击败唯一竞争对手、前干事长小泽一郎,成功连任并将继续担任首相。

  普通党员、支持者及地方议员是菅直人赢得这场“横纲对决”的关键。预计他接下来将改组内阁和党领导层,是否起用小泽这位大佬担任要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演说相似

  民主党当天下午2时在首都东京一家饭店召开临时党代表大会。小泽、菅直人先后上台,作15分钟最后竞选演说,民主党国会参、众议员随后投票。

  日本媒体先前预计,大约30名国会议员没有明确表态,选举结果难以预测,由于民主党党首选举曾出现候选人发表演说后、议员开始投票前形势突变的情况,菅直人和小泽“最后的拉票演说”将成为当天焦点。

  小泽和菅直人也为最后演说煞费苦心。而两人演说听起来居然几乎如出一辙:

  小泽说“我有梦想和雄心”,菅直人说“我也有一个梦”;小泽说,要让日本重振雄风,“把火炬传给下一代”;菅直人说,“要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交给下一代”。

  这两位民主党元老均回顾个人从政生涯,突出打破“官僚政治”这一坚持数十年的理念,强调希望建设“人人互助”或“人人参与”的日本。

  不过,日本广播协会指出,虽然小泽和菅直人都强调改变“官僚政治”,但这并非日本眼下面临的最大难题,民众最关心经济复苏、老龄化社会和民生议题。

  正如菅直人在演说中所说“日本当前第一要务是重振经济、创造就业”,民众担心,菅直人上任才3个多月,首相频繁更迭,让人感到厌烦。先前多项民意调查显示,大约七成民众希望菅直人留任,几乎四倍于小泽支持者。

  民意制胜

  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菅直人在国会议员票上与小泽基本持平,但赢在民意和舆论。

  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投票计票结果先公布。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地方议员票计100点,普通党员和“党友”共计300点。

  菅直人获普通党员和“党友”票249点,小泽仅获51点。地方议员票上,菅直人获60点,小泽获40点。全场目光集中到接下来公布的国会议员票计票结果。

  411名民主党议员中,409人参加投票,其中3票为无效票,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国会议员每票权重计两点,菅直人获412点,小泽获400点。

  这样,菅直人获721点,以达到过半所需612点胜出;由于他成功连任执政党党首,无需国会指名选举即可继续担任首相。小泽获491点,这位以擅长选战和后台操纵著称的“幕后将军”黯然告负。

  尽管他在最后演说一开始就为政治献金丑闻道歉,强调“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在你们面前发言”,是“最后为国民服务的机会”,愿尽“最后努力”,但最终未能如愿。

  结果公布后,菅直人上台发表获胜感言。他一一感谢国会议员、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支持者,感谢全体国民,“感谢过去几年小泽给我的指导”。

  这时,电视转播镜头对准小泽,他睁开眼,舔一下嘴唇,随后紧闭双眼。

  考验

  菅直人前路并非坦途

  分析人士认为,菅直人成功连任体现了多数民意,但前路并非坦途,他既要努力弥合民主党内“裂痕”,又要破解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困局。

  面临党内不和

  此次民主党代表选举可谓异常激烈,“反小泽”阵营和“亲小泽”阵营针锋相对,四处游说拉票。菅直人当选后表示要努力保持全党团结一致。但对他来说,能不能消除民主党内的“感情不和”,不啻是一个严峻考验。

  菅直人是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小泽是民主党最大派系小泽派的掌门人,两强相斗必会结怨。

  菅直人当选后,民主党内的团结问题不容乐观。小泽派大约有150名国会议员,在民主党内势力强大。尽管小泽在竞选中表示不论选举结果如何,他都将致力于保持全党一致。但党内仍有人担心,如果菅直人在组建民主党新领导班子和改组内阁时不起用小泽派人士,就不能排除小泽带领一批人脱离民主党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指出,菅直人今后只有在一定程度上重用小泽派人士,才能弥合党内裂痕。

  破解内政困局

  菅直人在民主党代表选举竞选中提出了提振日本经济的具体目标。但分析人士认为,在日本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菅直人政权如果不能解决“扭曲国会”的困局,就难以在国会通过有利于重振经济的法案,也就无从实现预期目标。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内需不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菅直人在竞选中反复强调要解决就业问题。他还表示,今后将集中对环保、医疗、旅游等领域增加预算,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拓展业务,以创造就业机会。

  不过,菅直人政权要想提振经济就必须得到在野党的支持,因为在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情况下,国会通过任何法案都比较困难。

  据新华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