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进军房地产是对垄断业公开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2:54  红网

  9月6日山东青岛住交会上,在展会显著位置,人们发现了以地产品牌参展的两个家电大鳄的身影——海信和海尔。海信地产一口气推出了全部走高端路线的13个新楼盘,海尔也带来了包括住宅、别墅等多种类型遍布全国的14个楼盘项目。(9月11日CCTV《新闻1十1》)

  海信、海尔是全国知名的家电品牌,其产品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较高的信誉度,这样的知名企业进军房地产,实在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知名民企进军房地产几乎成了“潮流”,家电业不仅是海尔、海信,还有春兰、康佳、TCL,格力集团,均已涉足房地产;家电业如此,其他民营名企的制造业同样向房地产进军,如名扬海内外的服装名企雅戈尔,早在几年前就成为江浙房地产名企;汽车业也不甘落后,某民营汽车企业,在内蒙圈地上千亩建设新厂,有报道称其圈地之意不在“车”,而在于“地”。

  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较好的知名制造企业,为什么不在自己的主业上下功夫搞研发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挤进社会怨愤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一言以蔽之,是房地产暴利诱惑所致。公开数据显示:一般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3—5%,而房地产业的毛利润率至少在30%以上。试想:房地产利润率高于制造业10倍的利润,怎么能不吸引民企?

  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创造更多的利润,知名民企在赢得广泛社会资源以后,如何实现自身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制造业利润难以提升的背景下,进军高利润行业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利润行业除了垄断业以外,就是房地产的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了,所以,凡是在本行业做的风风光光的制造业,无论家电、服装、机械等知名民企,都向房地产进军;受此影响,那些不知名的中小型制造业,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将大量资金抽出实体企业,参与炒房炒地,以另一种形式进军房地产领域,为本已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火上浇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个行业成为利润洼地时,诱惑更多的行业进入,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我们无可指责。需要思考的是,大量制造业的知名民企为什么大都选择进入房地产,而不是其他高利润行业?如资源类、电信类、金融类、电力、交通等?众所周知,原因在于垄断。对此,人们一谈到目前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进军房产现象时,往往都说会加大房地产业风险,会使制造业自身衰落等等,我认为,这样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家都玩房地产,其实是一种无奈,是对垄断业坚冰的公开挑战!

  我们无法否定的一个事实是:为了打破垄断,国务院曾在2005年6月和今年5月,先后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老36条。这先后两个36条,尤其是今年的新36条明确规定:民间资金可以进入到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领域、电力通讯石油石化领域、以及金融服务、市政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但是,这样涉及与既得利益阶层利益博弈的政策,具体落实起来阻力重重,有的难有突破,有的设置较高准入门槛,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知名民企要获得更多利润,只有房地产行业这一独木桥可走了——决策部门应当从知名民企进军房地产这一现象中,看到民企对高利润行业的选择面较窄,看到行业垄断对民企发展的影响,从而采取具体应对措施,真正把新的36条落到实处,让知名民企在发展中有更多、更大的选择。

稿源:红网 作者:李季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