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延退”之争,离主题远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3:02  红网

  “延退”即延长退休年龄。国新办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官方的统计数据历来是可以精准到没有正负系数的,25年以后的社会养老供养比例可以精确到二比一,不知道25年前是不是也预计到了今天为退休问题引起一场争议?也就是说,在1984年中国各地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7年中国政府制定《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考虑到目前的“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出现缺口,有些地方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用于基础养老金的发放,从而导致个人账户‘有账没钱’,是在‘空账’运行”的窘迫现状?

  眼下,问题出来了,“延退”再一次被提出来,并成为各大网站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果能客观地面对“延退”问题,实际上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关系到缓解国家养老金压力的问题,尽管“社部官员表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在研究,需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但舆论却形成了力挺和反对的两大派,其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延退”。从力挺和反对的两大派的理由来看,“延退”之争,离主题远矣。

  首先,必须意识到“延退”的实质是什么?说穿了就是缓解国家养老金将面临的僧多粥少的压力。因为每延迟一年退休,国家的养老金账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延迟退休的人群继续缴纳养老金而增多。而现在争论的场面是,好像在分一块足够吃的蛋糕,一直多占多吃的想继续占着,一直没吃饱的生怕延迟了“开饭”时间。相比之下,力挺“延退”的群体的理由更不靠谱,而“反对派”的意见倒是决定政策的部门不可忽视的。

  力挺“延退”群体的理由让人很眼熟——“国际接轨”。听说了不杀贪官也是和国际接轨,这次延迟退休又要和国际接轨,这和“强行拆迁”永远无法和国际接轨一样,把“国际接轨”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自由选项。由此也可以知道力挺“延退”群体的组成部分。《浙江在线》9月14日《打延退算盘的多是高收入群体》一文指出:“希望延迟退休年龄的人群,不外乎以下几类:一是领导干部群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他们占据着领导的职位,当然希望自己越迟退休越好,最好是‘永不退休’。二是一些劳动强度较小的职业群体,比如医生、技术人员等一些脑力劳动者,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后,在体力上仍然能胜任工作岗位,延迟退休无所谓。三是一些高收入群体,主要是一些垄断企业的职工,他们拿的工资待遇是一般工薪阶层的多少倍,一旦退休后,收入就严重‘打折’,因此,这些高收入群体总是希望自己能迟一点退休。”

  这就让人很纳闷,为什么享受国家优厚待遇的群体,反而在国家遇到难题的时候,表现出根本不像社会精英的智商,还在寻国家的穷开心?

  在我们的国情下,退休意味着什么?我看至少意味着享受退休待遇的群体,在收入上的相对公平,虽然现行退休待遇制度上还是参差不齐,落差很大,但至少剥离了职务特权带来的“灰色收入”,都只拿自己的“死工资”——退休金。这种相对公平对不同的群体带来不同的结果,有增有减。正因为许多特权阶层的收入远远超过“造册”的工资,退休后就一下子“清汤寡水”,这种失落简直能和损失同义。更何况现在的官场人情淡漠,一旦退休人走茶凉,这份寂寞可不单单是精神上的。而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来说,简直要后悔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虚报年龄,眼巴巴地指望着早点退休,拿到退休工资,不用再在低保线上挣扎度日了。更有大批的待业青年,由于没有工作岗位,就业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他们何尝不希望前辈们早点腾出位子来?

  然而,这二种观点的交锋,实质是二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离“延退”的主题很远。值得提醒“力挺派”的是,已经在打“饱嗝”了就不要再贪得无厌了,至少这次“延退”的设想毕竟不是为既得利益者量身定做的,而是养老金要捉襟见肘了;同时,应该引起“反对派”注意的是,这次“延退”设想,中心思想是“推迟”,而不是“提前”,即使“反对有效”,借用一句歌词:“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延退”之争,不过是既得利益者想得寸进尺和社会弱势群体对“开饭时间”的捍卫,与“延退”的意图牛头不对马嘴。

稿源:红网 作者:知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