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了让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3:18  北京日报

  因为一个“水”字,宁夏中南部地区的人们在干旱中“苦瘠甲天下”千百年。

  因为一个“水”字,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牵挂着生活在那里的260万各族群众。

  确保饮水安全、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移民、关注环境保护……从2005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扣“水”字重点督办有关代表建议,极大促进了宁夏中南部地区最大民生难题的解决。

  2010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宁夏调研,走访农户、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代表建议办理效果,强调要着力推动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水”的问题,让困难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明确要求 创新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力督办代表涉“水”建议

  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5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4倍以上,60年来干旱年头竟有50年之多,是典型的十年九旱地区。宁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制约宁夏中南部群众生存发展最大瓶颈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水”问题、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发挥代表的作用,把督办代表建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加强综合分析,确定重点建议,明确承办单位,认真跟踪督办,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常委会领导同志首次明确提出确定重点建议、加强跟踪督办的要求,为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指明了方向。

  当年4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常委会办公厅向133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统一交办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的5800多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与国务院充分沟通基础上,确定对10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其中就包括了宁夏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发展西部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建议》和《关于在黄土高原类型区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明确由水利部分别会同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等承办,由全国人大民委负责督办。此后几年,宁夏代表团所提建议中又有数件因关系自治区中南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节水农业发展、生态恢复与保护等重大民生问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督办的建议。

  今年9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前往宁夏调研。一登上专机,他立即召集全国人大有关负责同志,详细了解涉及宁夏中南部地区“水”问题的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和实际效果,明确提出要通过此次调研推动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水”的问题。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方面的有力督办,使相关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有序推进……

  国务院部委全力以赴 自治区积极配合

  涉“水”建议办理成效明显

  办理代表建议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义务。国务院以及各承办单位对代表建议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办理工作,努力解决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问题。

  2005年,宁夏代表团提出关于发展西部地区节水农业的建议;2008年,又提出关于支持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的建议。这两个建议,真切反映了宁夏干部群众的心声……

  水利部作为牵头承办单位,非常重视相关建议的办理工作,积极落实承办方案,在2005年办理关于发展西部地区节水农业的建议基础上,又连续多年进行追踪办理,安排资金用于宁夏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示范。

  2008年,水利部组织联合调研组到宁夏中部干旱带实地调研,经与协办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央有关部门多渠道落实高效节水补灌工程中央补助投资。代表建议提出的目标,可望在2011年基本实现……

  “宁夏中部干旱带仍有40多万人饮水存在困难,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解决那里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宁夏代表团提出关于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作为建议牵头承办单位,国家发改委负责同志提出了“专人负责,注重实效”的办理要求。发改委随即会商有关部门,制订了周密的办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办理措施、办理进度和预期目标等。当年4月,发改委请水利部组织专家先期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调研;“五一”期间,发改委和水利部负责同志到宁夏实地调研,提出办理思路和措施……

  小小的马铃薯,极有可能改变干旱缺水地区广大群众的命运。2009年,宁夏代表团提出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的建议:自治区计划4年内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建设优质专用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希望国家给予支持。

  为了办理这一建议,农业部成立了工作小组,并与各协办单位达成原则意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力度支持宁夏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安排资金支持宁夏脱毒马铃薯快速繁育中心;在宁夏启动马铃薯原种专项补贴试点……

  宁夏代表团提出的涉“水”建议,件件关系中南部地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从2005年至今,自治区有关方面责无旁贷、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督办工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办理工作。

  在检查涉及宁夏中南部地区“水”问题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时,吴邦国指出:提出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认真督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办理,宁夏中南部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办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组令人欣慰的数据——

  宁夏引黄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6%提高到0.42%,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从40%提高到60%,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1288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541立方米;

  自治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了60%,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

  2006年以来,全区建成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82处、泉水改造265处、砼集水场5.8万处,解决了14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中部干旱带已经建成5项重点供水工程,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07年以来,启动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28处,发展补灌面积58万多亩,受益人口达21万人;

  今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10万亩,总产量将达到500万吨,主产县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一项可获得纯收入800元以上……

  着眼民生 着眼长远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督办涉“水”建议

  吴邦国委员长非常牵挂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这次宁夏之行,又把检查有关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离开北京前,他要求地方安排调研路线时一定要到最贫穷的村子去看看;一抵达固原六盘山机场,立即驱车行经数十公里崎岖山路,前往原州区开城镇海沟村,实地察看贫困山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了解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越野吉普车沿着山沟一路颠簸前行。沿途看到山高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得知种庄稼全看老天爷脸色、人畜饮水没有保障、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700多元,吴邦国神色十分凝重。

  吴邦国走进村民马进仓家里,与一家人坐在坑上拉起家常。从吃水从哪里来、孩子在哪里上学,到家里有什么收入来源、庄稼收成如何,吴邦国问得十分仔细。马进仓家前的土坝上,吴邦国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村民们自家做的馓子,一边与大家亲切交谈。

  “家里粮食够吃吗?”委员长问。

  “基本上够吃。”一位村民回答道。

  “喝水问题解决了吗?”委员长接着问。

  “山沟里有一眼泉,半年有水,半年没水,一旱就更没水。”

  “没水时去哪里找水?”委员长关切地问。

  “花钱去别的地方拉水,我们农闲时打工的钱都用来买水了。”村民们的语气十分无奈。

  委员长的神色更加凝重起来。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还富不起来,就是因为自然环境太差了。”村民们感到有些无助。

  委员长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对村民们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大家的问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相信乡亲们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村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方自然环境过于恶劣,根本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需要进行生态移民。在海沟村,吴邦国问当地负责同志:“中南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进展如何?”

  “前几年移走了16万人。”

  “他们愿意走吗?”委员长接着问。

  “他们都非常愿意。”

  委员长叮嘱道:“移民是个系统工程,一定要规划好、实施好,做到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随后几天里,吴邦国又深入宁夏各地,实地了解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继续实地检查有关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对办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吴邦国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了解到一些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宁夏中部干旱带还有20万人饮水困难;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需加大推进力度;固原(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项目尚待批准立项;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需要建设商品薯窖藏设施,需要重点扶持……

  吴邦国强调,宁夏中南部地区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人口严重超载,是宁夏也是全国最困难的地区之一,许多群众的生活还非常贫困。改善这一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既是宁夏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没有中南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宁夏的小康。一定要思想高度重视,措施坚定有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解决这一地区困难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促进宁夏发展的重中之重,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中南部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持续关注、持续督办,务求代表建议办理取得更大实效。

  让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这,正是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提出建议的目的所在,正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发挥代表作用、重点督办相关建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据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