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头文件禁“乱说话”,邳州教育局不怕违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3:51  红网

  江苏邳州市教育局于今年8月27日向所属各中小学、民办学校发了一个题为《关于查处个别教师网络违规违法行为的通报》的红头文件。文件称:去年以来,有三名教师因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被拘留,广大教师要注意形象,“讲政治,讲大局”,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被网友们称为是“禁网门”(9月14日《现代快报》)

  文件编号为邳教发(2010)89号,它的真实性13日得到了邳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高福新的证实。高主任说:“教育局不排斥教师通过正确渠道反映正当诉求。”

  我相信邳州市教育局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个好的出发点,怎么看都有点限制教师说话的味道,甚至还带点威胁教师不要“乱说话”的成分。你看,先用“讲政治,讲大局”这顶大帽子一罩,再以三个乱说话的教师被拘的榜样一放,这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教师,谁要乱说,就是不讲政治,不顾大局,结果就是被公安局拘留。所以,教师们要服服帖帖地听话!乱说的后果很严重!

  应该说,教师都是成年人了,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话,都能自己分辨清楚,用不着谁来教训,也不需要发个红头文件来警告,或者说是限制。而据我所知,教师都是能够遵纪守法的。受个小的委屈,多数不敢起来抗争;小的不公,也多是忍耐。但超过了忍耐限度,也还是会呐喊两声的。比如文中所说的“一名小学教师对正常绩效工资以及工作落实不满”。老师们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正确”渠道往往不能解决,他们因为识几个字,会使用电脑,在互联网上呐喊两声,本来是无可非议的。而互联网也确实为很多不平伸张了正义,得到了弱势群体的公认。甚至中央领导、各地方领导也重视它的作用、倾听它的声音,把它作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的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都通过互联网和网友对话,邳州教育局怎么与中央唱反调,认为它不是正确渠道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邳州教育局不可能不知道吧?怎么在发红头文件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它任何法律都是在不违背它的原则下才能成立,违背了它的原则就是无效的。国家的法律尚且如此,你一个地方职能部门,怎么能出台一个违宪的红头文件?是无知,还是什么原因?

  至于有“三名教师因为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被拘留”一事,我虽然不知道这三名教师散布了什么不实言论,但我还是感到震惊,一个小小的地方能有三名教师因言被捕,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确实骇人听闻!我虽然只是粗通法律,但知道言论罪,除了危害到国家安全的外,一般多是对他人的诽谤、侮辱,是属个人名誉权的问题。即使这三名教师对地方政府领导言辞过激,甚至完全是造谣污蔑,也只能是诽谤罪。而诽谤罪,是民法调整的范围。是被害者去法院起诉才立案,在法院没有判决前,公安局是不应该介入的!邳州市为什么是公安局先介入?令我大惑不解。使人有公权力过分张狂,权为私用,制造“文字狱”的感觉。

  从高主任“教育局不排斥教师通过正确渠道反映正当诉求”和报道中说的“一名小学教师对正常绩效工资以及工作落实不满”,我们已经知道,教师们无非是在互联网上反映了当地教育部门的一些工作问题,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对工作问题,特别是绩效工资这个新事物,我们不可能做的十全十美,教师们有意见,也属正常现象。本来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我们抱着集思广益的态度,听取他们的意见,完善自己制定的制度,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好。可惜有些领导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总是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对不同意见不仅听了不舒服,还要用手中的权力去压制。这才造成教师们有意见不是直接对相关领导提,而是上互联网呐喊。这难道不是我们有些地方领导平时工作作风不民主,压制不同意见的结果?我们不进行反思,反而想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不让教师“乱说话”,须知,压是压不服的!压服,只是表面上掩盖了矛盾,教师们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们内心还是不服的。矛盾集聚到一定时候是会爆发的。我们的领导难道不知道这一点?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只有让人都说话,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再不要出现邳州教育局用红头文件制止人“乱说话”一类的违宪事情了!

稿源:红网 作者:无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