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农矮抗58:引领黄淮麦区再夺高产的新“龙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4:29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尹江勇本报通讯员 姚刚 赵长春

  河南,天下粮仓!

  河南是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10年,河南小麦产量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继续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2010年春节前后,我省冬小麦主产区遭受冻害,牵动了许多人的心。麦收前,国家农业部小麦首席专家肖世和博士来到河南时,专门询问我省著名小麦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今年河南小麦能丰收吗?”

  茹振钢充满信心地回答:“没问题!”

  茹振钢向肖博士解释:“年前河南小麦虽然受冻,生育期推后,但是全省小麦良种普及率高,品种自身调节能力强,加上田间管理技术到位,大灾之年仍可确保丰收!”

  不久,这一预判得到了证实: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连续七年创下历史新高!为茹振钢的自信圆满印证。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奇迹?专家的自信凭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河南小麦良种,以黄淮麦区目前发展势头最猛、种植面积最大的全国小麦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为样本,解读河南高产奇迹背后的秘密……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首篇:保障黄淮麦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主力军——“百农矮抗58”

  解读一:引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的NO.1

  近年来,“百农矮抗58”已经在国内粮食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先后两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省委秘书长曹维新,省人大副主任王菊梅,副省长刘满仓等省领导,都曾多次视察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工作,总能看到万亩方的“百农矮抗58”的茁壮成长,喜获丰收!

  2010年5月 20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河南视察小麦生产情况,在新乡、荥阳,看到的是“百农矮抗58”;

  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许昌县陈曹乡后孙汪村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登上收割机与机手一道抢收小麦,实地收获的也是“百农矮抗58”。

  ……

  2005年,由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矮抗58”乍一问世,就折服了种业界人士。在当年的国家试验中,“百农矮抗58”最高亩产达697.3公斤,首获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双第一。

  2008年7月,省政府启动实施了“百农矮抗58”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科技学院院长王清连教授代表“百农矮抗58”专项承担单位与省科技厅厅长赵琛签订了项目合同,获得经费资助500万元。于是,在全省设立“百农矮抗58”百亩高产攻关田6个,千亩高产标准田56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18个,通过分区域辐射带动,全面提高了我省小麦生产水平和产业化效益。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为“百农矮抗58”的推广装上了加速器:2008年秋,“百农矮抗58”一跃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的第一大小麦品种!到2010年,省内推广面积1822万亩,省外推广面积1469万亩。

  2006年以来,“百农矮抗58”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增产小麦38亿多公斤,创直接增产效益60多亿元!无论是种植面积、推广速度、大田连年产量水平,还是对我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百农矮抗58”都是名副其实的黄淮第一麦,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出重大作用,成为全国冬小麦主导品种。在6月24日结束的全省夏季种子信息发布会上,省种子管理站站长毛景英在报告中宣布:“百农矮抗58”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

  解读二:新一代小麦优良种性的标杆品种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小麦品种,它集成的优良性状将成为黄淮麦区新一代中筋小麦的标杆。”不少农业专家这样评价“百农矮抗58”。

  “百农矮抗5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顾名思义,矮秆抗倒,综合性状上佳是它的突出特性。据茹振钢介绍,他在培育过程中将材料力学应用到农作物育种中,使小麦秆下部刚性强,上部弹性足,承压能力和抗扭曲能力足以支持700公斤以上的亩产量。实际生产中,亩产量650公斤在8级大风情况下也安然无恙。

  在产量上,茹振钢首先追求的是穗数多,然后才是穗粒数和粒大(重)。“百农矮抗58”单位面积成穗数高,大面积种植可达550公斤/亩—650公斤/亩,普遍较一般品种增产100公斤/亩—150公斤/亩,适应了黄淮冬麦区未来5—10年的要求。

  在抗冻抗病害方面,“百农矮抗58”在苗期能耐-16℃的低温,最北至河北保定地区仍可安然越冬,适种面积广。它还能高抗条锈、秆锈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是目前能够应用于生产最好的四抗品种。

  在简化栽培方面,“百农矮抗58”播期弹性大,适应了农民工出外打工需要,早、晚播都高产,肥力大小都高产,能够大面积机械收割,有较长的可利用寿命。

  其技术创新点是:提高了光合能力,强光下照常工作(一般都停止),弱光下照常生产,使产量水平提高。

  解读三:实现小麦增产目标的主力军

  根据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我省计划到2020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00亿斤。

  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的一点是挖掘我省粮食主产区潜力,做到“中产田变高产田,高产田更进一步。”“百农矮抗58”可以说是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以往,我省的小麦田中高产田面积不足20%。自从“百农矮抗58”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从近两年的增产效果看,普遍增产120斤~150斤产量,其中大面积中产田普遍由亩产八九百斤上升到1000斤以上,往日千斤以上的高产田普遍增产至每亩1200斤~1300斤。不仅使焦作、新乡等小麦高产区的产量上了一个台阶,还对濮阳、商丘、驻马店、南阳、安阳等以往的中产区进行了改良,使我省80%的原小麦中产区升级成为小麦高产区。

  据统计,“百农矮抗58”推广五年来,总共实现增产38亿斤,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读四:提升黄淮麦区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载体

  品种是所有技术的载体,配套技术与品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好品种的推广,同时也带来种植地区农业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有了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推动,通过政府引导、科技部门技术指导,迅速取代过时的品种,让农民迅速掌握“百农矮抗58”这样的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迅速提升我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作为育种家,茹振钢教授常年走遍“百农矮抗58”的主要种植区域,进农田,到地头,讲技术、送资料,没有休息过一个真正的节假日……

  地方政府也大力推广良种配套技术。在许昌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规范,积极推广和落实各项农业新技术,采取集中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的办法,保证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解读五:无风险订单推动小麦产业化形成

  对于一个大田作物来说,找几个高产典型示范区不难,难的是要在极端灾害性天气下大面积高产稳产。2009年、2010年两个夏收季节,“百农矮抗58”都喜获大丰收。由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建成的近20个万亩示范基地产量更是喜人。

  华丰种业公司总经理赵秀珍告诉记者:“我们2007年在滑县推广种植了300万亩矮抗58。当时冬季高温旺长,农民担心,结果亩产735公斤,创滑县最高。农民非常喜欢,推广面积在当地达70%。2006年除周口、驻马店基地外,生产种子2000多万公斤,不够销。好的品种利润每公斤是一两毛钱,一般品种只有几分钱。2007年矮抗58卖到1.6元,每公斤利润三四毛钱。”

  订单农业一般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百农矮抗58”以其突出的安全、可靠性,使之成为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订单,保证了小麦生产的高产、安全生产,达到了农户放心、市场放心、政府放心,也符合我省小麦产业基数上台阶、产量上台阶的要求,达到了全省小麦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解读六:高产优质商品粮盘活小麦产业链

  近年来,许多人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广泛种植“百农矮抗58”的地区,商品粮的品质都在明显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一条联结了种植户、种子企业、国家粮库、粮食加工企业多方利益体的产业链正在不断明晰。

  由于“百农矮抗58”的麦粒硬度等多项质量指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当前国家粮食部门和企业都做为一级麦敞开收购,形成了优质优价的良性竞争,不仅拉升了小麦价位,让农户得到了实惠,也对地方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全省118万亩种子繁育田,平均加价20%—30%收购,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现在不仅抓高产,也开始重视质量,商品粮品质的提高,很好地促进了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的商品化,拉长了小麦产业化链条,也为我省做好全国“粮仓”、“厨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在2009年的国家小麦面粉质量评分中,“百农矮抗58”获得了馒头、挂面类面粉质量的第一名,成为了中原地带粮食面粉企业的品牌面粉的主要来源。

  现在全省200多家种子企业中,80%的企业都在繁育销售“百农矮抗58”。可以说,现在的“百农矮抗58”,已经基本实现了种子产业化、面粉产业化,大大延长了我省小麦产业化链条。无论从品种水平、技术水平还是产量水平来看,都是黄淮麦区标志性的主导品种。

  中篇: “百农矮抗58”——样本解读后的启示

  启示一:政府支持使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实现最大化

  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粮食工作的重视,落实到省科技厅、省农业厅方面,选题准、工作到位。落实到河南科技学院方面,恰到好处,顺应了这一目标。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对小麦研究、推广和产业化工作提供了加速器,十倍、百倍地放大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形成了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技生产力大转化。

  “种子再好,品种寿命一般也只有十年。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使矮抗58快速进入黄金发展期,从而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茹振钢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矮抗58在省内外每年都有300万到500万亩的增速,今年省内种植面积达1822万亩,外省种植面积达1469万亩,增产效益可达33亿元左右。据估算,该品种完全发挥实力后,对全省小麦生产贡献率可达25%以上。

  启示二:项目支撑带动科技研发步入正循环

  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2008年7月,河南省科技厅紧紧抓住“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些制约粮食增产的核心因素,筹措1000万元启动实施了“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在重大科技专项支撑下,“百农矮抗58”科技研发步入正循环:

  ——产业化研究和开发带动的面积增速快。“百农矮抗58”在兰考县、浚县、卫辉和许昌建立5个百亩高产攻关田、56个千亩高产样板田和19个万亩示范田,整体带动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300多万亩扩大到1800多万亩,继续保持我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第一大品种地位!

  ——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机制灵活。迅速探讨出了集主持单位、管理部门、基地、企业等于一体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开发体,建立了百、千、万亩连片示范推广同心圆模式,在示范方实现了拌种(包衣)、供种、播量、机播、施肥和整地的“六统一”。

  ——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效果显著。组装配套的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紧扣播前、返青和抽穗时期三个关键环节,包含了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纹枯病预防、“前氮后移”、病虫害防治及喷施生长调节剂七项重点技术。通过各种形式推广了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使农民掌握并加强了苗前、中、后期的管理。

  ……

  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科技学院在小麦育种方面也步入了“快车道”:建起了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科研大楼,建起了小麦育种品质分析实验室,配强了小麦育种团队,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组织落实任务,从而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率。

  尾声:“百农”小麦良种系列——序幕刚刚拉开

  当前,“茹振钢小麦科技创新团队”最引以为豪的是他们培育出的BNS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不育彻底、转换彻底、恢复彻底”三大特点,是迄今为止杂交小麦研究中最易广泛应用的独创品种,为小麦杂交育种展示了良好的潜在苗头,受到了国家863专家组、国家973专家组的高度重视,现已在全国进行杂交小麦联合攻关。它的成功,将使小麦普遍亩产1500斤以上成为现实!

  (图/孙震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